济南市平阴县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牢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强县为目标,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保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据统计: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254元,增长12.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1.3:48.7:30.0。 第一产业 2000年,全县通过实施机关干部兴办科技示范基地、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和畜牧业“四个一”工程等措施,使农业内部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优化,农业主导产业有质无量,有量无质的状况得到改善,多数乡镇形成了骨干主导型,二元复合型以及多元复合型的特色架构,加快了农业结构由粮食主导型向果牧菜主导型的转变,初步形成了产业乡、专业村、经济园的格局。2000年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9.4亿元,比上年增长7.3%。粮食产量虽有所下降,但果、肉、蛋、菜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县共完成造林6.61万亩,其中:经济林4.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疏挖排水沟91公里,建桥涵265座,修建道路104.4公里。发展完善节水灌溉面积1.4万亩,其中:发展低压管灌0.9万亩,完善低压管灌0.5万亩。农业机械化程度有所提高,全县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4.89万千瓦,增长24.2%;农用拖拉机、三轮车14552辆,比上年增长31.76%,农用飞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达1845台套。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效益显著提高。全年实现增加值2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工业上,以骨干膨胀、产品升级、扩大出口为主攻方向,打破属别、所有制界限,立足于整体上搞活整个县域工业,在调优调强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并大力推广玛钢经验,把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培植了一批优势企业和名牌拳头产品,实现了规模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长。2000年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9.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3%,实现利润2.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2%,实现利税3.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5%,完成工业增加值9.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3.56%,比上年高11.83个百分点。 建筑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下,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2000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资质等级五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参加施工项目131个,完成房屋施工面积34.6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08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1.8%和1.9%。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全面发展。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货运周转量9553.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7%;客运周转量12576.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6%。邮电通讯业继续高速发展,全县邮电业务总量达到3625万元,增长18.0%,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5.09万门,比上年增长60.1%,城乡电话机总数达到5.03万门,比上年增长76.4%,移动电话机达到9400部,同比增长135.4%。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多种经济类型商业企业竟相发展。200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其中国有经济零售额3.01亿元,增长6.0%,集体经济零售额1.17亿元,增长5.1%,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9.26亿元,增长12.8%,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所占比重由上年的57.05%上升为58.1%。 城乡集市贸易繁荣活跃,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健康快速发展。2000年末,各类商品交易市场总数达到53个,全年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10.2亿元,同比增长17.9%。 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引进引办国外项目4个,新批三资企业二家,实际利用外资124.9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海关口径)41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5%。 金融业运行平稳,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18.21亿元,比年初增加2.13亿元,增长13.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13.24亿元,比年初增加0.96亿元,增长7.9%;各项贷款余额13.93亿元,比年初增加1.1亿元,增长8.6%。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2.41亿元,现金支出52.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8%和7.6%。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各类保险承保总额45.08亿元,同比增长32.5%,保费收入2361万元,赔款支出83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0%和7.0%。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科技实力有较大提高。2000年全县科技三项经费和科学事业费达到109万元,比上年增长6.9%,全年共实施各类科研计划54项,完成科技成果13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5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或省内领先水平的5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家。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0年,全县各类学校在校学生5.67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达到0.47万人,比上年增长20.5%;小学在校学生为3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向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1615人。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发展,全县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22个,年放映电影2200场次,观众达80万人次,无线和有线电视每周播放时间分别达30小时和106小时,自办节目分别达23小时和106小时。无线广播平均每日播音时间10小时,电视人口覆盖率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9%和95%。 卫生事业发展平稳,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6家,其中医院15家,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54人,其中医师655人,占43.6%,拥有病床895张,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4.7人,万人拥有病床24.8张。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0年共举办各类运动会35项次。我县运动员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牌72枚,其中金牌33枚,银牌23枚。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县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全县人口的47.1%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总量持续增长。200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国有单位投资3.14亿元,比上年增长39.6%,集体单位投资6.18亿元,增长6.6%,城乡个人投资完成3.41亿元,比上年增长8.1%。2000年,全县在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方面的重点项目是近几年来最多的一年,通过改进融资方式,实施多元投入,有效地加快了建设进度,极大地改善了投资效益,新增了一大批生产能力(或效益),主要有:铝板材7000吨/年,热轧钢材2万吨/年,氮肥2万吨/年,油库容量1.2万立方米,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19104门,输电线路改造39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