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招远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4 烟台市招远市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0年,我市继续贯彻实施扩大投资、启动内需的政策措施,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政策,培育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保证了全市投资的持续增长,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加快。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28.2%,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单位投资5.35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城乡集体投资完成12.亿元,增长7.0%。其它经济投资完成6.3亿元,增长104.9% 。

更新改造投资增幅显著提高。全市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7亿元,同比下降12.8%;更新改造投资3.3亿元,同比增长97.8% 。更新改造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13.6%,比去年提高5.3个百分点,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新亮点。

产业投资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在县及县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87万元,实现了零的突破。第二产业投资达到了9.5亿元,同比增长88.6%。其中:采掘业投资4.1亿元,增长64.6%;食品工业投资8928万元,同期为零;建筑业投资6618万元,增长94.6%。第三产业投资完成5827万元,增长49.6% 。

房地产开发投资相对减弱,本年完成1992万元,同比下降49.0% 。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全市五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72个,全员劳动生产率36413元/人,下降7.1%;实现利税5873万元,增长88.6 %。全年单位工程施工个数为470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156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33.2%;施工面积76.9平主米,比上年增长4.2%;房屋竣工面积51.1万平方米,比同期基本持平。

五、运输邮电业

2000年,全市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加大运输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运输能力;提升邮电通讯业公用通信能力,发展邮政新型业务,进一步普及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交通运输生产及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617公里,其中硬化路面325公里。客、货运量平稳增长,全市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分别完成393万人和2677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1%和7.6%;公路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达到528万吨和42922万吨公里,分别增长3.9%和4.1%。

邮电通讯业增势强劲。全年完成业务总量18560万元,比上年增长46.6%。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装机总容量达到18.2万部,同比增长97.7%;年末电话用户数达到12.2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1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0部/百人。移动通讯业务继续快速发展,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5万户,比上年增长73.9% 。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随着国民经济增长的加快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消费者信心进一步增强。国内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7亿元,增长20.5%;餐饮业零售额2.3亿元,增长44%;制造业零售额3.6亿元,增长7.8%;农对非零售额2.1亿元,增长13.6%。

城市集贸市场交易活跃。全市拥有各类市场76个,成交额达12.1亿元,同比增长23.5%。年末,全市商品市场由淡转旺,呈现出上涨势头。

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95.6%,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98.3% 。

七、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

2000年全市上下充分利用世界经济形势好转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积极调整出口产品和市场结构,提高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以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使全市外向型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出口大幅度增长。全市实现出口总额13487万美元,同比增长33.5%,出口企业总数达到了74家,比去年增长12家。其中,市针织厂出口总额达到了3480万美元,同比增长41.5%;金宝电子有限公司出口总额2167万美元,增长48.9%;利奥橡胶制品有限公司达到2382万美元,增长98.7% 。三家重点企业出口占全市的59.5%。

利用外资形势好转。全市新签外资项目19项,比上年增加8项;合同外资额达到6338万美元,同比增长55.8%;实际利用外资4050万美元,同比增长50.0% 。其中外方投资2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7个。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0年,全市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加强征管力度,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同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努力保证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文化、农业生态、公检法等重点领域的支出需要。适应稳健的货币政策需要,及时化解金融风险,加大存、贷力度,提高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财政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全市共完成财政收入28818万元,同比增长19.0% ,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完成5628万元,比上年增长24.4%;企业所得税完成9101万元,增长41.7%。分经济类型看,全市集体企业实现各种税收达到13897.6万元,同比下降1.9%;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实现税收6529万元,增长24.9%;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收5147万元,同比增长39.2%。各乡镇(办、区)实现财政收入过千万元的有2个。在财政支出上,财政部门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科学运用资金,本照“压一般,保重点”的原则,集中资金办大事。全市财政支出完成29861万元,同比增长20.3%。其中: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增长82.9%,科技三项费用增长14.6%,教育和抚恤救济支出分别增长24.8%和21.6%。

存贷款规模保持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74.1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企业存款12.1亿元,增长24.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9.5亿元,下降0.7%。定期存款占储蓄存款的92.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9.7亿元,同比下降2.9%。分项目看,工业贷款7.9亿元,增加0.5万元;商业贷款6.3亿元,下降1.0亿元;农业贷款7.1亿元,增加1.0亿元,其他各项贷款均呈不同程度的减少。全市累计净投放现金10.0亿元,比上年多投放3.1亿元。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累计保险金额75.7亿元,同比下降16.5%。其中:财产保险34.8亿元,下降27.6%;人寿保险金额40.8亿元,下降4.2% 。全年保费收入9547万元,同比增长18.9%,其中:人寿险收入6171万元,增长23.4%。全年已决赔款2280万元,同比增长3.6%。

九、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