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莱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4 烟台市莱州市统计局

莱州市统计局

(2007年2月15日)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一二三六”总体工作思路,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并经烟台市统计局审定,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1.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7.2%(比上年,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1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65.6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82.8亿元,增长19.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733元,按现价折合4200美元,增长25%。

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

的13.3:57.6:29.1变化为11.8:58.8:29.4,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1.2个和0.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3.74%,比上年提高0.39个百分点,全部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5.72%,比上年提高0.44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全市境内财政总收入18.21亿元,增长18.5%;国、地税收收入完成16.09亿元,增长30.5%。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完成10.53亿元,增长34.5%;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12.4亿元,增长31.3%。

价格保持低水平上扬。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4%,涨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从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3.2%,其中粮食上涨2.7%;居住类价格上涨6.4%;交通与通讯工具类价格上涨3.1%;其他类别价格保持稳定或有所下降。全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1.7%,比上年回落5.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结构优化。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3.0亿元,增长16.2%。其中,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192个,完成投资74.5亿元,增长19.4%。按项目性质分:生产性投资完成119.5亿元,增长15.9%;工业投资完成94.2亿元,增长16.3%;房地产投资完成5.7亿元,增长13.9%。新建项目完成投资53.3亿元,扩建项目完成投资32.4亿元,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40.4亿元。按投资领域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4亿元,下降4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4.7亿元,增长13.4%,其中,工业完成投资94.2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8.9亿元,增长7.5%。

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6.0%。农业内部各业协调发展。农业产值25.0亿元,增长9.0%;林业产值0.8亿元,增长5%;牧业产值11.5亿元,增长8%;渔业产值21.6亿元,增长0.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亿元,增长20.0%。各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种植业42%,林业1.3%,牧业19.3%,渔业36.3%,农林牧渔服务业1.1%。

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市粮食总产量55.3万吨,增长17.0%,粮田面积单产806公斤/亩,增长4.4%;油料总产量5.72万吨,增长0.3%;蔬菜产量33.5万吨,下降25.2%;水果总产量25.7万吨,下降2.8%,其中苹果20.9万吨,增长0.9%。

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年末生猪存栏26.7万头,增长0.5%;牛存栏5.8万头,下降22.5%;羊存栏11.6万只,增长2.7%;家禽存栏408.2万只,下降19.2%。全年猪、牛、羊分别出栏33.6万头、5.8万头、12.5万只,分别增长0.3%、12.4%和3.0%;家禽出栏1596.9万只,下降15.8%。全市肉类总产量7.12万吨,下降6.2%;禽蛋产量4.23万吨,下降3.5%;奶类产量3.19万吨,增长0.4%。

渔业生产势头良好。我市被省海洋与渔业厅确定为山东省增殖放流示范区,年内向莱州湾增殖放流0.8-1CM海蜇苗4300万尾,放流0.8-1CM梭子蟹苗556万尾,8CM牙鲆13万尾,1.2CM日本对虾苗68.5万尾,有效增加了捕捞资源。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9.9万吨,增长0.7%。其中海水产品29.8万吨,增长0.7%,淡水产品0.1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在海水产品中,捕捞产量13.8万吨,下降1.2%;养殖产量16.0万吨,增长2.1%。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09公顷,增长50.6%;育苗面积133公顷,下降20.4%。年末实有林地面积4.6万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8.0%,上升0.5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15.1万千瓦,增长2.4%;全年农村用电量59081万千瓦时,增长1.6%;化肥施用量(折纯)4.56万吨,下降2.4%;年末有效灌溉面积6.25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3.7%,其中机电灌溉面积6.15万公顷,增长26.5%。全市1018个行政村全部通电、通电话、通汽车,96%的村庄通上了自来水。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3.4亿元,增长2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64户(即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长11.6%,实现工业增加值129.0亿元,增长32.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控股工业实现增加值2.4亿元,增长18.9%;集体工业实现增加值4.8亿元,增长5.4%;股份制工业实现增加值59.6亿元,增长37.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实现增加值33.0亿元,增长25.5%。重工业发展较快,重、轻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98.1和30.8亿元,分别增长35.2%和24%。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6.6亿元,增长34.5%。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524.2亿元,增长36.6%,产品销售率为98.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47.9亿元,增长37.4%;实现利税63.4亿元,增长3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3.6%,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发展较快。年末有资质的建筑企业53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5亿元,增长6.3%。其中施工产值完成13.3亿元,增长8.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2.7万平方米,增长40.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5.3万平方米,增长49.1%。

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存贷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187.5亿元和57.3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25.4亿元和10.2亿元,增幅分别为15.7%和21.6%。其中,企业存款31.8亿元,储蓄存款137.7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5.2亿元和15.7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1.60万元,增长12.7%。在各项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44.3亿元,比年初增加3.4亿元,中长期贷款10.9亿元,比年初增加6.1亿元。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商业保险机构9家,全年完成保费收入3.65亿元,增长0.7%;全年保险赔付支出0.85亿元,增长53.5%。赔付率为23.4%,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