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莱州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4 烟台市莱州市统计局

镇村建设快速发展。全市11处镇共建设商贸设施1.2万平方米,楼房住宅建设8万平方米。镇驻地新建硬化道路20万平方米,建设公园广场绿地7处,新增绿化面积6.5万平方米。有83个村硬化了主要道路,硬化面积58万平方米,修筑排水设施70公里,道路两侧种植绿化带、修建村内绿地小品;完成建筑物外墙粉刷1.5万多栋,有35个村共安装路灯1300余盏;有60个村新成立村级专业保洁队伍,全市清理农村“四大堆”117.8万吨。

公用事业

市政管理不断加强。全市新增燃气用户3500户,累计达到1.4万户。新增供热面积35万平方米。新建地下垃圾转运站9处、公厕1处,完成公厕改造9处。完成了文化路、光州路等五条道路18.1公里的弱电管网敷设工程。对老城区12条街巷路面、排水设施进行修补完善,疏通了城区主要道路雨水井,解决污水外流问题13起,市政设施保持完好。对市区195万平方米的道路实施全日保洁,主要道路洒水降尘。

供水范围不断扩大。全市拥有自来水供水泵站5座,水处理厂4处,污水处理厂1处,水源地7处。日供水能力7.5万m3,实际供水700万m3。供水范围东至金城镇,西至沙河、土山镇,南至夏邱镇,北至三山岛街道。城市自来水普及率为100%。

电力供应能力增强。全市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9座,主变15台,容量619000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31座,主变59台,容量393850千伏安。高压110千伏输电线路13条203.81千米;35千伏输电线路42条311.37千米;10千伏配电线路190条2431.93千米;0.4千伏低压线路5869.46千米。配电变压器5605台,容量785140千伏安。

全社会用电量20.43亿千瓦时,增长12.6%,其中工业用电13.79亿千瓦时,增长14.9%;居民生活用电2.49亿千瓦时,增长6.3%,占12.2%。

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市区二氧化硫日均值为0.022毫克/标立方米,二氧化氮日均值为0.014毫克/标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为0.065毫克/标立方米,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市区建成烟尘控制覆盖率为100%;建成噪声达标区面积21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75%;在108公里海岸上布设8个监测点位。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二类海水功能区面积419平方公里,占93%。全市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发展,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50.9平方公里,覆盖率为8.04%。

四、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年共申报国家、省和烟台市各类科技发展计划15项,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新选育并审定玉米新品种18个,优良玉米自交系“478”的选育与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漠斑牙鲆养殖技术获烟台市科技进步奖。新申请专利312件,增长78.3%,其中,新申请发明专利68件,累计申请专利1502件。中国(莱州)种业硅谷被国家科技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欧盟(莱州)生物种质资源国际合作基地”。种谷建成了展览中心、会议中心、培训中心及种子加工线5条,国家及省品种展示区4个,建设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新建立的三处省地震台站,有2处已建成并投入运营,推动我市地震监测工作。

教育和体育

教育发展成绩突出。学前教育:全市拥有普通幼儿园310所,在园幼儿18480人,增长3.7%,幼儿入园率为99.6%。

义务教育:全市拥有普通初中40所,在校生38450人,下降6.7%;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在校生2543人,增长42.1%;普通小学118所,在校生40340人,下降8.5%,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升学率为85%,升入普通高中的升学率为39.9%。

高中及职业教育:全市拥有普通高中7所,在校生15749人,下降4.2%;中等职业学校6所,在校生9940人,增长4.1%。全市当年被高等院校录取6086人,增长23.7%。其中,本科首榜上线2299人,重点本科989人。全市职业学校完成实用技术培训1万人次,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3254人,就业率98%。

教师队伍:全市各类学校拥有教职工9676人,下降4.0%。其中,专任教师8374人,下降3.2%。幼儿园教职工1126人,增长4.3%;普通中小学教职工7614人,下降2.8%;职业学校教职工902人,下降20.2%;特殊学校教职工34人,下降2.9%。

群众体育活动勇跃。全市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7人,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0.226平方米。举办了全市象棋围棋大奖赛,老年人门球比赛、妇女台球比赛、全市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全市机关运动会等32场群众性体育活动和比赛。历经5个月的时间,举办了全市四年一届的第六届运动会,比赛项目有7个大项,30个小项,参赛人数6000余人。

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年内向上级输送动员70多名。在参加省21届运动会的烟台市体育代表团中,我市参赛运动员达到115人,夺得21.5枚金牌,其中中华武校夺得5枚金牌。我市体校培养输送的国家射击队运动员魏宁在多哈亚运会上取得了1金1银的好成绩。中华武校成功承担了21届省运会和广东省运会开幕式千人表演任务。

文化和广播电视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拥有文化馆1个,艺术培训中心1处,县级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20万册,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电影放映公司1个,剧院1个,拥有京剧团、吕剧团2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农民文艺团队发展到900支。年内成功组织了第四届“中国十大演出盛事”颁奖典礼、“和谐莱州”文化采风优秀作品等大型文艺演出、展览30场次;送戏下乡400场次、送电影下乡200场次;送图书下乡5000册次;“夏令广场文化活动”中,城区演出160场次,镇街演出2800场次。全市拥有印刷业、图书音像业、歌舞娱乐业、网络游戏业、影视业、演出业、文化培训等七类文化经营单位760家。

广播电视发展加快。全市拥有调频广播发射台1座,发射功率2千瓦;县级电视台1座,编辑制作电视节目3套,每天播出时间5小时,全年播出各类新闻稿件4千余篇,专题栏目80多期。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4.5万户,入户率达到92%,其中数字电视用户达到4683户。全市广播电视覆盖人数86万人,覆盖率达100%。

医疗卫生

卫生网络不断完善,医疗改革深入推进。全市拥有卫生机构41所(不包括诊所),比上年增加2所;床位2294张,增长1.3%;卫生技术人员2501人,增长3.0%。其中,拥有医院16所,床位1736张,增长0.9%;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686人,增长2.3%。全面推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参合农民达到57.4万人,参保率为86.98%。已有42个新农合定点报销门诊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