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莱州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拥有商业保险机构17家,全年完成保费收入4.15亿元,增长13.7%;全年保险赔付支出1.85亿元,增长116.0%。赔付率为44.5%,比上年提高21.1个百分点。 九、科学技术、医疗卫生 科技事业取得进展。组织开展了广泛的产学研活动,一批企业与清华、北京、哈工大等知名科研院校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签约高新技术、专利技术项目10个。申报成功一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烟台市级以上20项,国家级5项。获得烟台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登海种业自主研发的“超级玉米”被确定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李登海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省科技厅对我市大樱桃新品种“莱州脆”、“莱州早红”进行了鉴定,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年完成专利申请量470件,发明专利申请量108件,依次增长15.2%和23.0%,创历史最好水平。组织开展了全市第七届“科技活动周”,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发放各类科普宣传材料2万多份,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300余次。 卫生保健服务增强。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42所,其中医院18所、卫生院19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处。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位2608张,卫生技术人员2951人,依次增长9.2%和12.3%。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235人、注册护士846人。卫生医疗机构诊疗人数195.3万人次,增长16.4%,医院病床使用率66.9%。 十、教育体育、文化广电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随着学龄人口的逐渐减少和学校布局调整力度的加大,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学校处数、招生人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均呈现减少趋势。学前教育:2007年全市有幼儿园283所,减少27所。入园幼儿4079人,在园幼儿16545人,下降10.5%,离园幼儿6670人。义务教育:全市有普通小学114所,减少7所,招生7728人,毕业生9299人,在校生3828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全市有普通初中36所,减少4所,招生10104人,毕业生10084人,在校生40467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6.1%。高中段教育:全市有普通高中7所,招生4270人,毕业生5219人,在校生14368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9所,招生3350人,毕业生3916人,在校生10434人。全市高考录取4802人,占报名人数79.0%。教师队伍:普通小学教职工2551人,其中专任教师2375人。普通中学教职工4705人,其中专任教师4118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职工人数1470人,其中专任教师1140人。幼儿园教职工人数1047人,其中专任教师797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我市向省、市体校和运动队输送84名运动员,有1人在全国六届城运会上夺得1枚金牌、1人夺得1枚银牌和1个第五名,输送人数和竞赛成绩列烟台市前茅。全市共建有2000多支体育活动队伍,配有500多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年内举办了20多场比赛活动。争取到了“中国大学生沙滩排球赛”承办权,清华、北大等全国35所大学参赛。中华武校成功地举办了全球龙的传人选秀莱州选区的承办工作。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拥有文化馆1个,艺术培训中心1处,县级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37.6万册,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电影放映公司1个,剧院1个。拥有京剧团、吕剧团2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镇街、村居、企事业单位各类群众文体活动团队3518支。年内组织了艺术周系列活动,有19个市直部门,7个镇街,4个文化艺术协会,30余家企业参加,共有159名选手、14个市直部门、6家企业和1家文化艺术协会分别获奖。莱州剧院引进国内外演出团体8个,组织演出、接待重大会议50多场次。全年组织送戏、送电影下乡进社区各400场、送图书5000册次。 广播电视发展较快。全市拥有调频广播发射台1座,县级电视台1座,发射功率各1千瓦,编辑制作广播、电视节目各1套,设置专题栏目10个,全年播出600期,播出各类新闻稿件600篇。其中,广播自办节目日均播出15.3小时,电视自办节目日播出3.6小时。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5.6万户,入户率为92.2%,其中数字电视用户达到5000户。全市广播电视覆盖人数86万人,覆盖率100%。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区建设加快推进。全面启动便民服务工程,对12条小街小巷实施了以硬化、亮化、绿化为重点的综合整治,铺装人行道板1.2万平方米,道边石0.45千米,修建树池659个,改造安装路灯162盏。城市亮灯率达到99.6%,路灯实现由照明向节能和景观观赏转变。市区卫生全日保洁面积增加到210万平方米,实现了垃圾处理与环境保护双达标。城市道路“五纵五横”结构更加完善,完成硬化道路6万平方米,铺装人行道3万平方米,安装道边石7000余米,开挖土石方45万方。开工建设了金广场、淇园广场等,城区公园广场总量达到16处。高标准完成了北苑路、云峰北路、文昌路等道路绿化任务,新增绿化面积42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5%。完成了城市集中供热区域调整,供热面积增加到331万平方米,供热覆盖率达到55.5%;开工建设了金城—三山岛管道燃气工程,完成三山岛段管线7公里,管道燃气管网达到15.6公里,新增用户4000户,城市燃气普及率99.6%。 镇村建设步伐加快。按照“五个一”工程要求,加快镇驻地建设。完成商贸设施面积7.87万平方米,住宅面积11.45万平方米,工业用房面积21.7万平方米,新增园林绿化面积22.65公顷,新建改建垃圾处理场4处,垃圾处理场总数达到12个,道路硬化面积新增44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1065盏,给排水管网完成2.8万米。在村庄整治方面,75个示范村的村庄整治全部完成,新增硬化路面积51.4万平方米,新建排水设施5.4万米,新上路灯1586盏,新增绿化面积2.9万平方米。 供水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市拥有自来水供水泵站5座,水处理厂4处,污水处理厂1处,水源地7处。市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7.5万m3/日,年供水量900万m3,增长11.1%,其中居民家庭用水235万m3,增长14.0%。供水范围东至金城镇,西至沙河、土山镇,南至夏邱镇,北至三山岛街道,管道480公里,增长4.3%。城市自来水普及率为100%。另有450个村庄接入市自来水公用网。 电力供应能力增强。国家电网完成供电量19.02亿千瓦时,增长10.67%。投资7000万元进行电网建设改造,先后完成了110kV项目7个,35kV项目26个,10kV项目18个。风电逐步产生效益。鲁能风电配套工程(即110kV西由站间隔扩建)于2月份完成,于4月底一次送电成功;东源风电试发电工程已接入系统,110kV线路正在进行铁塔基础施工;完成了华电国际风电的10kV临时用电项目;大唐风电配套35kV线路完成施工并已送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