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莱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4 烟台市莱州市统计局

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扩大。全市1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项目达到176个,比上年增加7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5.9亿元,当年共完成投资39.9亿元,增长156.9%,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44.5%上升到54.3%,提升9.8个百分点;有135个项目竣工投产。

建筑业生产发展稳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6亿元,增长12.3%;施工产值7.5亿元,增长13.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0.2万平方米,增长11.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3.6万平方米,增长17%。其中,商品房施工面积30.6万平方米,下降42.9%;商品房竣工面积61.3万平方米,增长162%。

五、国内贸易、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2.6亿元,增长17.6%,提高3.3个百分点。从城乡分布看,城市市场实现20.6亿元,增长20.2%;农村市场实现20亿元,增长15.3%。从不同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37.3亿元,增长19.2%;餐饮业实现3.1亿元,增长10.1%;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完成5.5亿元,增长20.3%;个体私营经济完成25.1亿元,增长14.6%;其他经济成分完成11.9亿元,增长23%。

受“非典”等因素的影响,旅游业受到一定冲击。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7万人次,下降9.6%,其中,国际游客1690人次,下降38.1%;国内游客46.8万人次,下降8.8%。旅游总收入3.5亿元,下降9.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3亿元,下降2.4%。年末,全市拥有旅游涉外饭店和星级饭店3家,客房数400间、床位910万张。其中三星级饭店1家,二星级1家和涉外饭店1家。

六、对外经济

外经外贸稳步发展。全市新批准利用外资项目95个,增长46.2%;合同利用外资25419万美元,增长112.7%;实际利用外资11376万美元,增长125.9%;实际利用中外商直接投资5791万美元,增长39.1%。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7699万美元,增长22.2%,外贸依存度为14.1%,提升0.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完成23403万美元,增长26.4%;进口完成4296万美元,增长3.5%。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完成19347万美元,增长29.5%;加工贸易出口完成4056万美元,下降10.6%。按市场结构分,对亚洲市场出口10056万美元,增长12%,其中对日本出口2100万美元,增长3%;对韩国出口6324万美元,增长47%。对北美洲市场出口7848万美元,增长37%,其中对美国出口6688万美元,增长34%。对欧洲市场出口4199万美元,增长48%。按出口商品分,机电产品出口8064万美元,增长8%,工艺品出口2570万美元,增长28%,石材出口4908万美元,增长40%。

对外劳务合作取得新进展。年内向国外派出劳务人员135人次,增长50%;年末在外劳务人员135人,增长50%。

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

交通设施水平提高。国道206高速公路莱州段全线贯通,当年完成市乡公路硬化343公里,增长158%。全市市乡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36.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8.3公里,国、省干线公路养护里程284公里。

综合运输能力增强。年末,全市机动车总量达到11.9万辆,其中汽车4.4万辆,分别增长14.4%和22.2%。全年旅客发送量850万人,下降6.7%;货物发送量1015万吨,下降0.8%,其中港口货物吞吐量132.5万吨,增长18.0%。

邮电通信业稳定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94亿元,增长13.2%;电话装机容量保持在26.9万门,固定电话到达户数23.3万户,增长5.5%,家庭电话普及率达到87部/百户;移动电话18.9万部,增长18%,其中小灵通3万部,增长905.3%;国际互联网用户11904户,增长10.7%。

八、财政、金融、保险

各项税收增长较快。全市实现全部税收81214万元,增长14.6%,其中国税系统税收40254万元,增长5.3%;地税系统税收32582万元,增长19.4%;农税系统税收8378万元,增长56.3%。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收16844万元(不包括个人利息所得税),增长24.5%,其中国税个体私营经济税收9369万元,增长23.8%;地税个体私营经济税收7457万元,增长25.0%。

财政收支同步增长。全年完成境内财政收入86579万元,增长19.6%;地方财政收入48650亿元,增长33.5%。其中增值税8027万元,增长6.9%;营业税8488万元,增长33.7%;个人所得税1315万元,增长18.1%;企业所得税与去年持平。地方财政支出62195万元,增长15.8%。其中科技费支出增长11.6%,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8.3%,农业支出增长81.4%、城市维护费支出增长34.0%,各项重点项目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年末金融机构本币存款余额127.72亿元,增长8.8%,其中企业存款20.72亿元,增长1.7%,储蓄存款97.66亿元,增长8.8%;金融机构本币贷款余额56.50亿元,增长12.0%,其中短期贷款45.92亿元,增长11.5%,中长期贷款7.82亿元,增长26.9%。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各类保险机构发展到8家,增加4家,全年完成保费收入30986万元,增长19.7%;全年赔款支出4901万元,增长57.4%;赔付率15.8%,上升3.8个百分点。

九、科学技术

科技成果研究、开发与推广不断加强。我市申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26个;承担国家“863”计划中试项目5个,鉴定科技成果21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连续多年全国推广的“掖单”13号玉米良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山东省多年来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方面的空白。半滑舌鳎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和大白菜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与利用技术分别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进步奖的数量和质量在山东省内居各县市前列。新申请专利64件,实施专利42项。

高新技术产业、民营科技快速发展。我市新成立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总数达到35家;建立省级技术中心3家;新成立民营科技企业12家,有8家企业获“山东省优秀民营科技企业”称号。目前,全市民营科技企业达到260家,被授予“全国十佳民营科技园区”。

十、教育、体育、文化和卫生

城区学校建设持续推进。一中新校二期工程投资800万元,全面完成校园绿化工程和三座学生公寓楼建设。十三中顺利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双语学校顺利完成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转轨。实验小学投资428万元的教学楼新建工程完成了基础施工。实验幼儿园与塔埠村委合作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实验幼儿园分园。大原家小学投资500万元,新建5000m2教学楼。自2001年启动危房改造工程至今,我市共完成投资4900余万元,改造危房总面积达16.2万m2,66处项目学校全部完成危房改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