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白下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4 南京市白下区统计局

高薪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0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2.5%。

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在全市率先设立义务教育经费专项补贴,率先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新教师进修学校、第三初级中学和瑞金北村小学扩建、府西街幼儿园改造等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中得分全省第一。布局调整基本完成,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育智学校步人“省级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行列,成功创建马府街小学、四方小学等一批市实验(示范)学校、幼儿园。加快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建成2所市级社区科普大学。

拥有中、小学校84所,班级1392个,在校学生5.13万人,教师4968人。

拥有幼儿园41所,其中:省级示范幼儿园10个;市级示范幼儿园1个;普通幼儿园30个。班级291个,在园儿童4936人,教师613人。

文化和卫生

2006年,全区文化馆文艺演出289次。区图书馆藏书15.6万册,其中:电子图书0.05万册;报刊、期刊280种。全区共有报刊亭148个;书店39个;音像店100个。卫星接收设施管理单位50个。

卫生工作快速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及功能建设得到加强,银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光路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完成出新改建。全面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惠民医疗实现社区卫生点全覆盖,新增受惠人群近5万人,全年有1.8万人次享受“五免五减免”政策,减免各项费用50万元。积极推行“药房托管”,全区实行药价向患者让利8%计200万元。成立区公共卫生应急机构,完善《白下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得到提高。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成立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对全区许可餐饮业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全区计划生育率达99%以上,建成省级“贝蕊母婴阳光基地”。

环境保护

2006年,全区审批建设项目184个,处理信访投诉353件,环境行政处罚85件。全区集中处置医疗废物347.6吨,夜间施工噪音扰民检查176次,环境保护现场监察956家次,酸雨监测和降尘监测分别为44次和23次,各类污染源监测398家次。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5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8.7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6.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3人;户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76‰和5.27‰;自然增长率为0.49‰。

年末全区最低生活保障3992户,8173人,共发放低保保障金1369万元,发放各类专项救助1517人95万元。社会救助扎实有效,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100%。提高困难家庭子女入学救助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由每月260元调至280元。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深入开展“暖冬计划”、“慈善一日捐”等活动,募集钱物价值550万元,发放各类救助款1079万元。高度重视老龄工作,高龄老人年均生活补贴达到382元;投入30万元,为全区593名80岁以上独居老人免费安装“安康通”援助呼叫系统,为215名高龄困难独居老人购买社会化养老服务。加强残疾人保障,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建成残疾儿童康复托养中心和56个社区康复站,残疾按比例就业安置率达99%。

据抽样调查,2006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153元,比上年增长17.7%;人均消费性支出11445元,比上年增长4.4%。

据抽样调查,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1.5平方米(含偶尔居住房5.3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