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庄河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庄河市统计局 (2006年3月)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沿海开放的历史性机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努力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圆满完成了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综合 经济总量: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9亿元,增长9%;第二产业增加值94亿元,增长23.6%;第三产业增加值36.9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比例为20.6:57:22.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70.9%和18.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017元,比上年增长22%。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的排序上升至第71位。 财政税收: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市地方财政收入5.58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完成预算的113.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51亿元,增长28.6%。在全部收入中,市本级收入3.78亿元,增长16.4%;乡镇级收入1.8亿元,增长65.4%。地方财政支出9.01亿元,增长13.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95亿元,增长22%。税收稳步增长。国税、地税各项税收合计为5.86亿元,增长13.1%。国税各项税收为2.64亿元,增长19.7%,其中增值税2.14亿元,增长22.8%。地税各项税收为3.22亿元,增长8.2%,其中营业税1.39亿元,下降7.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型矛盾仍然突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任务十分繁重;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整体经济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企业活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各项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薄弱环节依然存在;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较大。 二、农业 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全面发展。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0.3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农业产值17.4亿元,增长3%;林业产值1.2亿元,增长33.3%;牧业产值21.4亿元,增长17.6%;渔业产值23.6亿元,增长24.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7亿元,增长81.6%。 种植面积: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32.7万亩,比上年增长5.2%,其中水稻26万亩,增长52%;玉米69.5万亩,增长4%;大豆16.6万亩,下降12.6%。油料种植面积1.3万亩,增长18.2%;蔬菜种植面积11.8万亩,增长2.6%。 农产品产量:完成粮食总产量41.5万吨,比上年下降7.8%。其中水稻产量10.4万吨,增长40.5%;玉米产量23.7万吨,下降18.6%。蔬菜总产量46.1万吨,增长2.4%。水果总产量17.8万吨,下降3.8%,其中苹果11.2万吨,下降12.5%。 畜牧产品产量:全年生猪饲养量141万头,增长2%,其中存栏64.5万头,增长0.3%;出栏76.3万头,增长3%。大牲畜饲养量13.3万头,下降11.4%,其中黄牛10.4万头,下降14.8%。家禽饲养量3523万只,增长17.4%。完成肉类总产量13.6万吨,增长11.5%,其中猪肉6.9万吨,增长3%;禽肉6.1万吨,增长27.1%。禽蛋总产量6.5万吨,增长18.2%。奶类总产量0.26万吨,增长35.8%。 林业:全年植树2500万株,增长4.2%。造林12.5万亩,增长25%。封山育林12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8%。 渔业:完成水产品产量35.2万吨,比上年增长8%。其中,海水养殖产品产量23.8万吨,增长13.9%;海洋捕捞产品产量11.2万吨,下降2.6%。新增杂色蛤、魁蚶、对虾、海参、河豚鱼等增养殖面积9.8万亩。 生产条件: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2.5万千瓦;完成机耕面积86.5万亩、机播面积25.3万亩;化肥施用折纯量3.8万吨;农用薄膜使用量0.2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77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0亿元,比上年增长45.1%。 工业生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0.4亿元,增长54.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8亿元,增长9.5%;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5.1亿元,增长67.6%;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15.3亿元,增长32.4%;集体企业及其股份合作企业完成产值2.4亿元,增长78.2%;其它经济类型5.8亿元,增长36.5%。按轻重工业划分,轻工业完成产值47亿元,增长59.1%;重工业完成产值23.4亿元,增长49.8%。完成出****货值28.7亿元,增长50.1%。 农副食品加工业、家具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是我市工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79.5%,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2.9亿元,家具制造业22.6亿元,机械设备制造业10.5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32.5%、32.1%和14.9%。 产销衔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67.6亿元,比上年增长57.7%。产品产销率为96.1%,比上年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5.7%,加快3.8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品产销率96.8%,减慢1.2个百分点。产销率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97.8%,集体企业为87%,股份合作企业为99.7%。股份制企业为95.6%,外商及港澳台企业为96.2%,其他经济类型97%。 企业效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46.9亿元,比上年增长44%;盈亏相抵,实现利税总额5.9亿元,增长49.3%,其中利润总额4.9亿元,增长56.2%。 企业单位数: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1户,其中,国有企业2户,集体企业4户,股份合作企业1户,股份制企业59户,其它经济类型24户,外商及港澳台企业41户。 建筑业:建筑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1.4亿元,比上年增长22.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04.4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461.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38.2万平方米,占施工面积的比重达到72.5%。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10万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8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29.7亿元,增长58.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51.4亿元,增长209.6%。在投资总量中,建设项目投资79.2亿元,增长149.1%;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9亿元,下降46.6%。投资总量的迅速增长,对我市经济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投资构成: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17.1亿元,增长3.8倍;第二产业投资39.2亿元,增长78.2%;第三产业投资24.8亿元,增长1.6倍,投资结构发生新的变化,一、三产业比重快速提升,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0.2:62.3:27.2调整为21.1:48.3: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