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2)

2010-02-04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

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值和效益大幅增长。2001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产值为42亿元,技工贸总收入41亿元,利税总额1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22%和33%,高新技术 企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城市建设

2001年,大连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7亿元,增长42.2%,其中: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完成5.5亿元,同比增长69.2%;项目建设完成18.6亿元,同比增长10%;房地产建设投资完成10.6亿元,同比增长11%;全年房屋竣工面积为34.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为31.6万平方米。截至2001年底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6.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商品房建设分别完成92.6亿元、294.9亿元和68.8亿元。累计房屋竣工面积为740万平方米。2001年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区改造力度最大的一年,提高了城区基础设施的配套能力。实施了主要干线景观改造、道路光明、绿化、小区改造、管委会办公区改造以及银帆立交桥建设等重点工程。完成了五彩城和金马路沿街建筑立面的改造,东山风景区旅游路建设,完善了海滨路的绿化和照明工程。全面改造和提高居住区人居环境,改造人行步道43条,铺设彩色方砖3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75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道路24公里,新增和更换路灯2187杆,增加照明里程29公里。投资7000万元对全区供热系统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新建两座换热站,完成近9000户居民住宅约50万平方米采暖负荷的供热分户制改造,使全区冬季供热采暖状况大大好于往年。

截至2001年,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2%,人均公共绿地15.5平方米。环境保护工作成绩显著,被国家环保总局和联合国环境署列入第一批“中国工业园区环境管理”试点园区,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稳步推进。

六、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同一首歌》在“2001中国.大连开发区经济技术洽谈会”期间来区演出,激发了开发区人面向新世纪大展宏图的豪情壮志。《大连开发区报》全面扩版,每周四期对开八板彩报,为开发区人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精神食粮。开发区有线电视台被国家批准为正式电视台,对外宣传力度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普通教育事业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发展特色教育的同时,区财政投资数千万元进行建区以来规模最大的校舍改造扩建,使各中小学校园校舍焕然一新,教学条件整体提升了一个档次。截至2001年底,开发区有小学13所,在校生12530人;初中7所,在校生6925人;高中2所,在校生2137人;职高1所,在校生3069人。高等教育事业在我区蓬勃发展,大连市现有的高等院校在开发区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分支机构,一批民办高校也选在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目前开发区共有各类高等院校9所,在校生数达20539人。社会办学日趋规范,开发区现有成人教育社会力量办学机构38家。开发区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001年高考成绩喜获丰收,高考进线率高达96.9%,位于大连市同类高中前茅。在2001年参加的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小学有8人获得全国一等奖,有12人获得二等奖,有28人获得三等奖。初中有1人获得全国一等奖,有3人获得全国二等奖。开发区一中在全国数学、化学和物理竞赛中取得历史突破,有2人获得省级一等奖,有9人获得省级二等奖,有2人获得省级三等奖。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末开发区共有医院5所(含乡镇卫生院2所),医院床位356张,卫生技术人员372人。孕产妇死亡为零,婴儿死亡率为7.73‰,人口出生率12.91‰,人口自然增长率9.47‰,计划生育率98.67%。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开发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开发区的体育事业将迈入新阶段。在大连第十届国际马拉松十公里比赛中,女子组包揽前八名,男子组获得第二、三、四、五名的好成绩。女子组获得马拉松接力第一名,男子组获得马拉松接力第二名。在大连市全运会上,我区在田径比赛中获得六枚金牌、四枚银牌和七枚铜牌,在武术比赛中获得一枚金牌、四枚银牌和五枚铜牌,在拳击比赛中获得一枚银牌和一枚铜牌。

六、商业、物流业、旅游、交通运输及邮电业

商业。2001年,大连开发区重点推进调整商业结构,增加新型业态,促进零售业升级,改善服务面貌。全年共组织友谊商店、开发区商场、昌临大厦等7家商业企业投入改造,总投资达1.6亿元。其中友谊商店新增营业面积4000平方米,引进128个知名品牌。消费品市场商品货源充足,购销两旺。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物流业。2001年开发区物流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起草了我区第一部“十五”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初步形成了开发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思路。成功地引进了国内著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宝供集发物流入区,填补了大连地区专业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空白。另有8个物流项目立项,特别是北良国际物流中心及大窑湾国际物流基地等项目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截至2001年底,开发区传统的物流概念类企业共计178家,占地面积208万平方米,完成物资吞吐量156万吨。

此外,2001年,北良港中转吞吐量为272万吨,实现中转收入6909万元;大窑湾港散杂货吞吐量为202万吨,国际集装箱中转量为98万标箱。

旅游业。2001年开发区旅游业重点推进了“一山(东山风景区)、一水(海滨风光带)、一城(新五彩城)、一路(黄海大道沿线)”旅游开发和重点项目招商工作。渔人码头项目已通过市政府的专项规划审定,列入辽宁省重点旅游项目。投资方香港方宇集团决定投资1.5亿美元建设渔人码头项目,项目已实施填海和动迁工作。总投资6360万美元,具有18洞的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的中港合资大黑山国际高尔夫度假村项目已正式签字。

交通运输。2001年开发区交通运输业进一步发展,全区客运车252辆,全年道路客运量128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6800万人公里。道路货运量350万吨,货运周转量6300万吨公里。水路货运量36万吨。

邮电通信。2001年全区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3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087亿元,电信业务总量1.13亿元。在邮政业务中,完成国际国内函件业务141万件,订销报纸累计182万份。年末邮政储蓄余额1.3亿元。在电信业务中,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10 万门,本地计次制电话用户7.9万户,平均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话97部。

七、财政、金融

财政。2001年全区实现区级财政收入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完成预算的110.9%。全区完成国税、地税税收收入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实现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2.4%,中央级税收收入实现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