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金州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连市金州区统计局 (2006年8月28日) 200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市委、市政府支持金州加快发展的双重机遇,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经济强区、和谐金州”的建设步伐,推动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现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一、综合 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33.2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要求,按经济普查和新的核算口径计算,并作为下一年度的基数),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7亿元,增长19.1%;第二产业增加值155.1亿元,增长23.4%;第三产业增加值59.4亿元,增长17.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0%、66.5%和25.5%。 财政税收:地方财政收支增势强劲。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15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增幅比上年提高23.1个百分点,其中,区本级收入2.8亿元,增长55.6%,占39.5%;各项税收完成6.4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9.0%,增长68.4%,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契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七大主体税种均呈增长态势,合计形成财政收入5.8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0亿元,增长25.4%,其中,城市维护费、文教行政等事业费、各项支农支出和科技三项费分别增长31.1%、17.0%、36.8%和9.3%。国税局和地税局共组织实现各类税收15.4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0.6%。国税局完成税收7.6亿元,增长25.6%。地税局完成税收7.8亿元,增长35.9%。实现区级税收财力5.3亿元,增长34.5%。 二、农业 全区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新口径)4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4亿元,增长15.4%,占92.6%;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95亿元,增长30.6%,占7.4%。 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11.9亿元,增长9.1%;林业产值0.34亿元,增长129.9%;牧业产值15.8亿元,增长26.7%;渔业产值9.3亿元,增长5.4%,分别占31.8%、0.9%、42.4%和24.9%。 农产品产量:全区粮豆总产量13.5万吨,比上年下降9.0%,其中,玉米产量12.2万吨,下降6.7%,大豆产量6334吨,下降34%。蔬菜总产量48.6万吨,比上年增长0.3%。水果总产量7.13万吨,比上年增长0.3%,其中,苹果产量3.5万吨,下降3.4%。肉类总产量8.6万吨,比上年增长21.0%。禽蛋产量3.9万吨,比上年增长6.7%。牛奶产量3.6万吨,比上年增长3.6%。 林业:全区完成造林面积555亩,育苗面积1785亩,栽植各种苗木388万株,投入资金1846万元。继续走美化型、绿化型、经济型的路子,生产鲜切花2213万枝,盆栽植物1771万盆,观赏苗木120万株,为改善投资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创造了条件。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9.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渔业:完成水产品总产量20万吨,比上年增长1.3%,其中海洋捕捞产量7.0万吨,同比基本持平;海水养殖产量13.0万吨,增长2.7%。水产养殖面积22.1万亩,其中,海上养殖面积、滩涂养殖面积和陆基养殖面积分别为9.4万亩、8.4万亩和4.3万亩,分别占42.6%、37.9%和19.5%。拥有各类机动渔船1994艘,总吨位1.4万吨。拥有水产品加工企业58个,年加工能力达到17.0万吨。新建鱼苗室20余家,新增水体10万立方米,新增围堰和池养海参面积1万亩,新增海底底播1万亩。 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全区引进新品种、新技术90余个,经市级鉴定的新品种52种、新技术21项。新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10处,标准化饲养小区20个。 生产条件: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5.4万千瓦。完成机播种18.4万亩,机械深施化肥5万亩,机耕整地26.1万亩,机械灭茬5万亩,秸杆还田2万亩,机械收获5万亩。 农田水利建设:全区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1.8亿元。动用土石方601.1万立方米,完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698项。其中,新建蓄水平塘38座,打大口井85眼,深井、小井483眼,拦河截潜5处,增加蓄水能力351万立方米,完成重点集雨工程7项。完成人畜饮水工程13项,解决了3.5万人和3400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灌溉面积1.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万亩,完成除险加固水库1座。新修河堤19.1公里,加固河堤15.5公里。连续18届夺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禹杯”。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132.5亿元,按可比口径(下同)比上年增长18.7%。从登记注册类型看,集体企业完成产值5.2亿元,增长27.6%;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57.2亿元,增长17.3%;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产值0.5亿元,下降22.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59.4亿元,增长16.8%。从主要行业看,食品加工制造业完成产值34.9亿元,下降8.9%;纺织服装业完成产值16.4亿元,增长25.0%;精细化工业完成产值12.3亿元,增长29.5%;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11.6亿元,增长44.1%;木材加工业完成产值11.3亿元,增长36.2%;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8.8亿元,增长52.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产值7.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产品产量:发电量20334万千瓦小时,增长1%;食用植物油产量5.5万吨,下降48.7%;罐头产量2.7万吨,增长11.5%;果汁饮料产量6258吨,增长45.3%;非织造布产量2.0万吨,增长4.8%;服装产量3491万件,增长9.0%;皮鞋产量159万双,下降16.3%;家具产量44万件,增长1.6%;实木地板产量65.8万平方米,增长130.6%;纸制品产量3.5万吨,增长33.0%;化学农药产量8764.7吨,下降6.8%;塑料制品产量1.4万吨,增长11.3%;水泥产量84.2万吨,增长2.8%;钢材产量6.9万吨,增长331.7%;金属集装箱产量112.6万立方米,增长40.5%;交流电动机产量76.8万千瓦,增长20.2%;变压器产量64275千伏安,增长29.9%;电力电缆产量3206公里,增长56.5%。 产销衔接:产销衔接良好,工业品出口势头迅猛。完成销售产值129.0亿元,增长16.0%,其中,出****货值完成58.4亿元,增长38.0%,增速快于内销35.5个百分点,股份制和外商港澳台企业出****货值分别以81.4%和27.0%的速度增长。工业产品销售率97.3%。产销率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为100.5%;股份制企业为95.4%;集体企业为93.2%;股份合作制企业为92.6%;国有企业为86.7%。轻工业产品销售率比重工业高3.5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