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金州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4 大连市金州区统计局

全部施工面积18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2万平方米,竣工率达到54.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3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3万平方米,竣工率达到54.9%。2001年,全区60家3级资质等级以上的注册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43亿元,比上年增长48.3%。在全年竣工的676个单位工程中,优良工程257个,优良率达到38%。

五、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再攀新高,面貌焕然一新。2001年,我区投入城市基础建设资金2.23亿元,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了新一轮大规模建设和改造。完成了八一路中段、和平路东段、民主街西段和胜利路北段等道路改造工程。北大河一期改造工程到年末已完成河床清淤、沿河动迁、坝体砌筑、暗渠施工、橡胶坝安装、桥梁建设、河床防渗铺装、河道阻水等多项复杂工程。同时又启动了二期工程,到年末,除河坝两侧绿化外,其余工程基本完工。开始实施向应公园扩建工程。完成了西海垃圾处理厂主体建设工程。年内,城区绿化面积51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6.2万平方米。到年末,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4平方米,增加0.89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2%,上升0.74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取得成效。2001年,我区继续实施"蓝天、碧海、宁静"工程,改善和优化了区域生态环境。年内,进一步加大了环保执法监察力度,对1976家单位重点进行了烟尘、废水、海域、港湾、废油、医疗菌毒污水等的执法监察。对城区、高速公路、黄海大道两侧269个重点烟尘单位进行了监控,并对其中30家存在问题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对各种噪声进行严格执法。按照有关规定在全区严禁使用含铅汽油、含磷洗涤剂等。全年受理各种环保信访769件,处理各种监测数据1.25万个。

六、国内贸易、旅游业

2001年,我区城乡市场发育良好,商品销售稳步增长。年内,新发展城乡消费品市场6处。到年末,全区各类市场发展到65处,其中消费品市场58处,生产资料市场7处。金州北乐大市场、金州光明市场、金州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市场、金州陶瓷批发市场、金州大市场和金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6处市场全年销售额超亿元。同时,各种新型商业业态健康发展,到年末,全区拥有各类超市14个,精品屋(店)317个、专卖店106个、便民连锁店36个。商业步行街网点已具规模、日趋繁华。200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实现30.7亿元,增长7.0%。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商业实现零售额0.9亿元,下降13.8%;集体商业实现零售额2.7亿元,增长8.6%;个体私营商业实现零售额24.9亿元,增长20%,占总量的81.1%。用于吃的零售额12.6亿元,增长4.9%;用于穿的零售额8.4亿元,增长8.3%;用于用的零售额9亿元,增长9.3%;用于烧的零售额0.64亿元,增长4%。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实现27.2亿元,增长3%。

旅游业开发取得新进展。年内,全区旅游开发总投资2072万元,完成了大黑山五凤路绿化、朝阳东路重建、唐王路扩建、铺设关门寨人行步道、观音阁禅房扩建等项目;对七顶山陆海度假岛、大李家城山头国家地貌自然保护区部分道路进行了建设。对西海综合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区进行了规划。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旅游招商活动广泛进行了旅游促销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年内,全区共接待游客103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5000多人次,旅游总收入1.2亿元。

七、外经、外贸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1年,全区批准利用外资项目76个,合同外资额2.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8%,其中,实际使用外资809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9%。到年末,全区已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849个,合同外资总额达到12.1亿美元,累计使用外资额5.69亿美元。在已批准的849个利用外资项目中日本264家,韩国144家,美国85家,新加坡15家,加拿大14家,马来西亚11家,德国8家,澳大利亚7家,泰国6家,意大利4家,香港198家、台湾85家,其他国家或地区8家。年内,我区又有6家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至此,全区已有22家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全年全区累计完成出口创汇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4%。

八、财政、金融、保险

2001年,由于我区实施积极的财税政策,有力地保证了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9.81亿元,增长3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81亿元,增长36.4%。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和所得税收入完成5.04亿元,增长36.8%;农业四税收入完成2769万元,增长3.6%;各项非税收入完成4968万元,增长59%。全区财政支出6.46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城市维护费支出1.45亿元,增长38.3%;支援农业生产、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事业费支出4380万元,增长19.4%;教育事业费支出9736万元,增长14.5%;卫生事业费支出3432万元,增长37.7%。2001年,我区金融秩序稳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6亿元,增长3.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5.6亿元,增长12.1%。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44.2亿元,增长14%;现金支出255亿元,增长12.5%,货币净投放10.8亿元,下降13.9%。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区各项保费收入1.44亿元,增长24.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421万元,下降1.5%;人身险保费收入7007万元,增长74.4%。各项赔款支出8452万元,增长78.3%。未决赔款1520万元,增长30.7%。

九、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2001年,我区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66项,其中农业科技引进、开发项目60项,工业科技项目47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21项,引进国外智力18项,农业新品种引进开发100项。其中,有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有32个项目被列入市级科技计划。经精心组织,科技项目实施进展顺利,为推动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到年末,全区村级科普分会发展到185个,农民技术专业协会发展到173个,会员7000余人。全年开展科技培训741期,电视科技讲座52期,组织科普大集17次。

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到年末,全区拥有普通中学26所,其中初级中学16所,高级中学5所,完全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职业中学9所;小学105所;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226所。在校学生8.3万人,其中普通中学3.7万人,职业中学3477人,小学4.3万人。在园幼儿1.26万人。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年内,全区改扩建农村小学校舍11处,新建了102、103中学实验楼和占地300多亩的中小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心。到年末,全区中小学拥有微机3599台,多媒体网络教室39个。有33所中小学达到标准化学校要求。2001年,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残疾少儿入学率、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9.7%和99.36%。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87%、95.4%和98.6%。中考考生全科及格率达到64.7%,高考进线率达到99.2%。文化事业繁荣活跃。2001年,全区拥有区级文工团、文化馆、文管处、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电影发行公司各1处。乡镇文化站19个。文化市场各种业户发展到758户。文化部门藏书22.2万册,珍藏文物6500件,开展各种文化活动115次。举办各种展览32个,各种文化培训班72次。年内,我区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百花齐放。围绕迎接新世纪和庆祝建党80周年,举办了"农村新年民族音乐会"、"走进新世纪"文艺演出、"世纪之光"文艺演出、新年烟火晚会、"世纪之声"歌咏大会、"世纪之春"春节晚会、第18届"百花会"、元宵烟火晚会、"新世纪旋律"广场文化系列活动、"七月的阳光"广场文艺演出、"七月颂歌"歌咏演唱会等一系列大型文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