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大邑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4 成都市大邑县统计局

利用外资发展势头趋好。 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050万美元,增长144.6 %;实际利用外资1300万美元,增长45.3%。 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出口创汇2020万美元,增长42.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设施建设继续完善。 年末全县公路里程达1318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公里;新开通5条公交线路,全县实现村村通汽车。年末全县拥有营运汽车2630 辆,其中载货汽车2171辆,载客汽车459 辆。全年公路货运周转量45227万吨公里,增长33.2 %,公路客运周转量28891万人公里,增长20.0%。私人汽车拥有量2985辆,增长15.0%。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107万元,增长3.1%。全县电话用户111274户,其中城镇住宅电话用户32967户,农村住宅电话用户56785户,小灵通用户达15889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80000户,互联网上网用户数7712户。

旅游业品牌化日益凸显。 制定实施了创建“中国旅游强县”三年行动计划、旅游兴县行动计划,积极推进“雪山-温泉”、“庄园-文博”、“道源-古佛”三大旅游品牌建设。全年完成鹤鸣山道源圣城、雾中山文化旅游区、安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花水湾温泉小镇等重点旅游项目投资4.48亿元。完成安惠里一期工程和刘元瑄公馆等4座老公馆恢复改造工程。建川博物馆群落创建国家4A景区通过省级验收,刘氏庄园国家级4A景区通过复查;新引进浙江多元德泰、香港锦发、成都文旅集团在我县投资开发旅游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达80亿元。成功举办“第七届南国冰雪节”、首届安仁古镇公馆文化节、烟霞湖花船节、王泗风筝节、西岭雪山登山节、滑草避暑节、鹤鸣山天师会、外国友人中秋联谊晚会等旅游节庆活动。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75.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8%;旅游综合收入5.85亿元,增长34.4%;接待海外游客9446人次,增长69.3%;旅游创汇159.46万美元,增长70.9%。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成立了大邑县旅游游客集散中心,拥有星级饭店3个。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存贷运行平稳。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0384万元,增长21.9%,其中储蓄存款466267万元,增长12.1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2563万元,增长30.0 %。

证券市场交易活跃。 年末全县证券营业部1家,证券投资者2368人,增加1101人;全年证券交易额10.7亿元,增长105.0 %。

保险业务增长迅速。 全年保费总收入13506万元,比上年增长34.9%,其中,财产保险收入1478万元,人身险收入12028万元,增长39.3 %。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1974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842万元,人身险赔付金额1132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5项,其中工业类科技项目 13项,农业科技项目12项。产值上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3家,建成市级企业科研机构1家。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2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开发各类新产品34个,其中高新技术产品27个。全年共申请专利 118 件,增长256.5%,增幅居全市第一。全年举办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87期,7.7万人次;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3期、商标知识培训班4期、版权知识培训班4期,共计培训720人次。全年科技三项费用投入资金533万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2%。

教育事业积极推进。 年末,全县共有中小学48所,其中:小学21所,普通中学25所,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56137人,专任教师340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7%。幼儿园71所,在园幼儿7973人,专任教师292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高中阶段教育成果得到巩固,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

十、卫生、文化和体育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  全年建成标准化乡镇卫生院19个,标准化村(社区)卫生站167个。每个建制乡镇公立卫生院配备从事公共卫生人员2-4名,成立晋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0%,少儿互助金参保率达90.0%。传染性疾病、地方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妇幼保健工作、计划免疫工作不断加强。年末有卫生机构44 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0个。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351 人,其中医生602人。各类卫生机构总床位1657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497 张。全年医院门诊人次670562人次。居民无偿献血1811人次。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 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安仁古镇分会场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两河”森林公园主会场“大邑主题日”活动。积极组织开展“送温暖”、“送文化”、“送图书”、“送电影”下乡活动,下乡文艺演出、书画展览20余场,赠送农民书刊3000余册,楹联2000幅,放映电影2600余场。年末全县文化事业机构4个,其中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07千册,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151个。有线电视用户38846户,数字机顶盒用户4600户。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全县举办各类体育竞赛15次,参赛人员3万多人次。积极组队参加各类市级比赛并取得好成绩。全年参加成都市小学生武术比赛、体育舞蹈(国标)公开赛、第七届体育舞蹈(国标)锦标赛、成都市儿童游泳赛、成都市青少年网球比赛及成都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网球亮相赛、成都市第十一届运动会跆拳道资格赛、2007年全国风筝锦标赛等各类市级以上比赛10余次,共获得第一名3个、第二名7个、第三名6个、第四名3个、第五名5个。积极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组织全县40所学校约1.2万名学生参加成都市体育局、教育局等组织的“排球活动月”、“百日游”、“乒乓球活动月”、“模型活动月”等活动,荣获2007年成都市“乒乓球活动月”和“模型活动月”二等奖。

十一、城市建设、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编制完成县域总体规划以及2个重点镇控规、4个新市政规划。城乡规划实现全覆盖。确定“一心两翼”城市格局,启动了新城北片区开发建设,城南片区开发进度不断加快。县城建成区由14.8平方公里增加到16 平方公里,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205万平方米。加大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施配套潘家街西段、王滩路等市政设施建设。完成城区大南街、大东街、城西街等7条街巷市政设施改造,启动了西岭大道改造工程。在晋原镇、安仁镇、花水湾镇建成3个污水处理厂。城市经营成效明显,实现土地净收益1.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