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大邑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4 成都市大邑县统计局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469万元,增长2.5%。全县电话用户111212户,增长9.5%,其中城镇住宅电话用户32235户,农村住宅电话用户56625户,小灵通用户达19790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3.47万户,互联网上网用户数6739户。

旅游业发展较快。旅游兴县战略成效明显,启动了大邑文化旅游区建设,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面推进。组建了大邑旅游营销公司和安仁古镇文化旅游管委会。安仁古镇文博产业已具雏形,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四川)南国冰雪节”,西岭雪山-花水湾温泉景区被评为成都市十佳景区。初步形成了“雪山-温泉”、“庄园-文博”、“道源-古佛”三大旅游品牌。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87.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5%;国内旅游收入43500万元,增长19.6%;全年接待海外游客5578人次,增长22.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93.33万美元,增长27.6%。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星级饭店个数2个,星级饭店客房总数163间。旅行社1家。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平稳运行。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7185万元,增长20.1%,其中储蓄存款415906万元,增长19.2%。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4244万元,增长14.3%。年末全县证券营业部1家,证券投资者1600人,全年证券交易额3亿元。

保险业务发展较快。全年保费总收入10014万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财产保险收入1377万元,人身险收入8637万元,增长29.2%。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1368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739万元,人身险赔付金额629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坚持“科教兴县”发展战略,全县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3项,其中工业类科技项目12项,农业科技成果11项。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开发新产品43个,其中高新技术产品27个。全年共申请专利46件,专利授权22件。举办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14期(次)、29730人次。举办专利培训班2期、商标知识培训班2期、版权知识培训班2期,共计培训670人次。全县高新技术企业产值上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3家。全年科技三项费用投入资金500万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5%,我县被命名为“省级科普示范县”。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县共有中小学49所,其中:小学21所,普通中学25所,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58805人,专任教师340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1.8%。幼儿园76所,在园幼儿7960人。完成25所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成果得到巩固,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

十、卫生、文化和体育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改造乡镇卫生院19个,投资总额2117万元,比上年增长442.8%。城乡药品集中配送实现满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参保率达94.1%。重大疫病与地方病防控工作不断加强,“禽流感”和“猪链球菌”等疫病防控成效明显。年末有卫生机构44个,医院、卫生院40个,卫生技术人员1295人,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114人,其中医生590人。各类卫生机构总床位1393张,其中医院床位783张。全年医院门诊人次744135人次。居民无偿献血2835人次。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积极开展打造古镇安仁系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2006年中国西部(四川、成都)文化产业博览会安仁古镇分会场的“古镇风情”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和“友好之春”民间文艺展演活动。全年组织大型专题文艺演出10场,群众达10万人次。积极开展“送文艺”、“送图书”、“送电影”下乡活动,下乡演出10余场,赠送农民书刊1000余册,放映电影2369余场。年末全县文化事业机构4个,其中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107千册。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举办各类体育竞赛22次,参赛人员3万多人次。我县积极组队参加各类市级比赛并取得好成绩。全年参加成都市小学生武术比赛、成都市游泳运动会、成都市青少年网球比赛及成都市第11届网球赛等各类市级比赛7次,共获得第一名1个、第二名9个、第三名6个、第四名5个、第五名6个。积极抓好学校体育工作,组织参加成都市体育局、教育局等组织的“乒乓活动月”、“田径班级赛”、“排球活动月”、“百日游”四大活动,共有来自73所学校的46574名学生参加。向市运动队输送体育苗子10人,向省体工队输送运动员1名。

十一、城市建设、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区面貌整体提升。2006年完成了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启动了新城区规划建设,城乡规划实现了全覆盖。城市经营成效明显,实现土地综合收益3.94亿元,县城建成区由10.1平方公里增加到13平方公里,建成大邑大道,完成工业大道、南苑大道、滨河路、滨江路、老龙堰、南苑河等改造整治工程。开通了成温邛高速路大邑东进口。积极推进天然气、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经营权公开转让,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区建设和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143.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25.3%,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达26.6%。

公用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城区拥有公交营运汽车60辆,出租汽车147辆。全年天然气供气量1003万立方米,年末用气人口4万人。全年自来水供应量87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04万立方米。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区环境质量良好,绿化覆盖面积达425公顷,绿地面积405公顷,环境噪声达标面积5.5平方公里。出江河、斜江河环境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我县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155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659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59万吨,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99.0%,全年完成工业污染治理项目15项,本年完成投资403万元。

十二、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995元,比上年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37元,增加8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49元,增加367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15906万元,比上年增长19.2%;人均储蓄存款余额8157元,增加121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