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金堂县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4 成都市金堂县统计局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唐巴公路赵镇绕城段、金(堂)乐(至)路淮口过境段、又新场镇段、土桥场镇段、赵(镇)杨(柳)二级水泥路、中河大桥相继建成通车;成(都)南(充)高速路金堂建设进展顺利;乡村水泥路和油路建设完成20公里。到2000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962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178公里。全县通汽车村达100%。运输速度加快,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达到1264万吨,比上年增长12.9%,货物周转量达到80996万吨公里,增长13%;公路客运量达到4762万人次,增长8.9%,客运周转量101429万人公里,增长12%。

邮电通讯事业快速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拓展。2000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达到5952万元,比上年增长32.4%。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数达34934户,比上年末增长36.6%,其中住宅电话用户31569户,增长36.6%;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3200户,增长35.1%;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400户。全县已有96.7%的村通电话。

六、贸易业

2000年,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连锁经营、仓储式经营等各种经营方式进一步发展。成功地举办了夏季商品交易会、金桔物流交易会。“假日经济”的强力拉动,使全县消费品市场呈现出较快增长趋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7681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国有经济零售额23448万元,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为17%,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零售额达到114233万元,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尤其是个体经济增势强劲,零售额达到63568万元,比上年20.3%,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的比重在达到46.2%,比上年上升3.4个百分点。全年县的零售额57263万元,比上年增长6.5%;县以下的零售额80418万元,增长15.7%。

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117468万元,比上年增长12.4%。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2000年,我县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把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摆在经济工作的“中心、首位、全局”的重中之重位置,积极拓展对外开放领域,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努力提高开放实效。全年协议引进资金总额达到178178万元,实际到位资金总额78544万元,其中到位外资466.5万美元。全年出口创汇512万美元。

旅游事业继续发展。2000年,我县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6%。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秩序稳定。200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07579万元,比上年初增加23918万元,增长1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0478万元,比上年初增加13163万元,增长7.8%。现金收支状况良好,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24967万元,比上年增长65.5%;现金支出668605万元,增长64.6%。现金净投放43638万元。

保险业务快速发展。2000年末,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3265万元,承保额达到610607万元,已决赔款1983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面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狠抓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积极推进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全年共争取并立项的国家级项目3项,省、市级项目12项,县乡(镇)两级共开展科学技术培训239期,推广应用技术96项,有95%的乡镇基本实现争创科技工作先进乡镇目标。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5%。全面实现了争创四川省和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目标,被省政府和科技部授于“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年末,全县企业、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38万人。

认真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两基”复查顺利通过省、市验收。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家庭教育进一步加强。2000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393所,专任教师5114人,在校学生达到95388人。

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有小学349所,教学点25个,专任教师2903人,在校学生6255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小学学生辍学率下降到0.46%。普通中学41所,专任教师2015人,在校中学生31337人,其中初中学生26452人,高中学生4885人。普通初中学生辍学率下降到2%,普通高中学生辍学率下降到6.9%。职业中学3所,专任教师196人,在校学生1499人。

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小学学生毕业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0.9%;普通初中学生毕业率为82.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0.8%;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率96.7%,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43.5%。全县高考一次上线722人,较上年增加272人。

幼儿教育继续发展。2000年末,全县有310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9901人,学龄前儿童入园率达到72.5%。

十、文化、广播电视、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我县积极开展广泛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进一步巩固。2000年,全县有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24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藏量39106册。

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县广播电台平均每日播音时间50小时5分钟,其中自办节目38小时55分钟。全县有乡镇广播电视站24个,村广播室449个,乡村通广播率均达100%,广播覆盖率达到100%。全县有无线电视台1个,有线电视台1个,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51座。有线电视终端用户2.58万户,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城乡医疗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市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管理进展顺利,医疗市场进一步规范,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地方病防治、狂犬病防治工作、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卫生行政执法进一步加强。“灭鼠”创卫复查验收合格,省级卫生县城成果进一步巩固。2000末,全县有各类卫生机构50个,其中医院7个,卫生院38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478张,其中医院床位723张、卫生院床位712张;卫生技术人员1827人,其中医院826人,卫生院802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生875人,比上年增长2.9%,护师、护士470人,增长5.9%。农村村级设置的医疗点259个,乡村医生436个,卫生员166人。

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2000年,全县举办县以上运动会33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13500人次;举办乡镇运动会70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35000人次。全县有100所中小学实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生达标率100%。

十一、城市建设和公用事业

城市建设取得成效显著,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实施了中毗河防洪整治工程,加大了新城区的建设力度。3号橡胶坝工程全面完成,迎宾广场顺利竣工。金龙路、十里干道、南环线等街道的综合改造按时完成。十里干道西延线、南环线、金中路、毗河湾左岸滨江路及毗河大桥的综合整治进展顺利。年末,县城道路面积50.3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11.3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