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成华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4 成都市成华区统计局

成都市成华区统计局

2003年3月

2002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精神,按照跨越式发展的各项要求,实现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据初步统计,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13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7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完成72.3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完成56.6亿元,增长12.5%。财政总收入达到74611万元,增长2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47171万元,增长15.2%。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定。2002年,全区农业完成增加值18635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林、牧、渔总产值31893万元,增长2.5%。其中:农业产值14591万元,下降2.9%;畜牧业产值13840万元,增长7.5%。全区粮食总产量10912吨,水稻亩产达533公斤。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2年,地方财政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支援农业生产支出达680万元。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60119千瓦,其中排灌动力机械2693千瓦,农副产品加工动力机械3308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26台,小型(手扶)拖拉机207台,耕整机43台,农用载重汽车493辆;农村用电量9290万千瓦小时,比上年下降2.1%;农用薄膜使用量113吨;农用化肥使用量(折纯)1736吨。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2002年末,全区共有乡镇企业11863家;全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57.88亿元,比上年增长5.1%;营业收入70.30亿元,增长13.8%;全年实现利税总额30395万元,增长16.7%。其中:利润1350万元,增长23.3%;税金14594万元,增长19.9%。

二、工业、建筑业

2002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49.1亿元,增长12.5%;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区属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6.86亿元,增长9.4%。

2002年,全区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138家,实现增加值44.53亿元,增长12.1%。实现利税总额达258331万元,增长28.2%,其中:利润达51790万元,税金206541万元。企业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达106.2%;资产负债水平基本合理,资产负债率66.4%,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31.99%,比上年提高了17.39个百分点,标志着全区工业经济整体效益相对往年有较大改善,同时亏损企业也有所增加,亏损企业有44家,亏损面为31.9%,下降1.1个百分点。区属规模以上的44家企业完成产值8.13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利税6411万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利润达2837万元,税金3574万元,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105.13%。

建筑业稳定发展。2002年,全区有四级以上建筑企业78家(含两家集团),完成建安产值36.54亿元,增长34.7%,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6763万元;全年房屋施工面积达4593209平方米,增长28.2%,房屋竣工面积2260655平方米,增长25.4%。全年施工项目1108个,竣工586个;全年实现总收入327327万元,增长27.8%。

三、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对经济起拉动作用。2002年,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2680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2%。其中:区属完成121380万元,比上年增长5.7%。

2002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共完成82826万元;其中住宅投资67385万元,占整个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达81.4%。商品房销售额达77037万元;商品房销售面积达34.41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2.86万平方米。

2002年末,区属交通系统拥有营运汽车313辆,全年完成货运量43万吨,比上年下降33.5%;货运周转量430万吨公里,下降19.9%;实现营运收入410万元,比上年增长1.4%。

四、商贸、对外开放

商贸市场货源充足,商品销售稳中有升。2002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032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国有企业零售额96566万元,增长12.6%;集体企业零售额113167万元,增长13.4%;个体、私营企业零售额161240万元,增长6.0%。商业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978029万元,增长15.4%。

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斐然。全年引进区外资金48.45亿元,到位区外资金33.95亿元;合同外资1965万美元,到位外资1077万美元;引进项目485个,项目总投资达31.4亿元。

五、个体私营经济、街道经济

个体私营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新登记注册个体户804户,私营企业1517户,注册资金达97434万元。

街道经济持续稳步发展。2002年,全区街道企业完成社会总产值100350万元,比上年增长22.6%;街道企业总收入427382万元,增长29.0%;实现利税20533万元,增长31.5%。

六、城市建设和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建成双林路、望平街、府青路等七条示范街,累计铺换人行道彩砖约7万平方米;实施城区“亮化工程”三期建设,完成和完善了双林路、东风路沿线等35个点的光彩工程亮化建设及府南河延线的路灯、地灯改造;全年新建、扩建道路2.1公里,整治中小街道11条,总长6902米,铺设彩砖58219平方米。

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新增绿地11万平方米,新建绿化广场1个,占地15亩,新建站东小游园、新鸿小游园、双林一区小游园等公共绿地3处,共占地9.5亩,新建绿化示范街2条,总长860米。

市容环境更趋好转,全年拆除违法建筑面积达257811平方米。全区机械化清扫街道达到50%,二环路内已实现袋装化垃圾收运工作。环卫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新增小型手推式保洁车100台,全年更新、新增垃圾桶284个,袋装化容器140个,环卫设施完好率达100%,保持了良好的市容市貌。

城区环境监控力度加大,新建成烟尘控制区6.67平方公里,累计达39.98平方公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达二级标准;环境噪声达标区累计达15.67平方公里,区域环境噪声质量达到了国家标准的良好级;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在85%以上,饮用水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七、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

大力实施"_科教兴区"_战略,以构建区域性创新体系为核心,重点培育电子科大信息产业大厦为中心的成电IT产业创新基地,年内培育IT企业32户。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状大,全区共有市级民营科技企业36家,新增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大力实施各类科技计划,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0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项;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61期,受训人员达165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