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蔡甸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3 武汉市蔡甸区统计局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2382万元,比年初增加51440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16350万元,比年初增加34000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4956万元,比年初增加4571万元。其中,短期贷款86578万元,比年初增加1872万元。中长期贷款61107万元,比年初增加1798万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净投放7116万元,比上年下降43.1%。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安排科技计划项目37项,其中区星火计划9项,区科技攻关计划12项,区成果推广计划6项,社会发展5项,科技管理3项。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0个。国家星火计划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1项。国家创新基金2项。全年共安排科技三项经费480万元。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区共有高中6所,在校生10208人;初中32所,在校生24003人;职业中学5所,在校生1474人;小学137所,在校生27459人;幼儿园37所,在园幼儿4375人。全区学校校舍建筑面积65.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全区被各类高等院校录取2295人,高考录取率71%。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体广电事业繁荣活跃。全年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5项26次。在市级文艺演出比赛中,我区节目《中国功夫》获得金奖,在“全国华语原创小说比赛”中,我区选手董明霞获得全国唯一一个一等奖。图书馆藏书1.1万册。全区共开展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9次,参加人数5000人,有10万人参加了全民健身活动。全年参加市级以上比赛270人11次,获得奖牌66枚。到年末,全区共有有线电视转播站14座,有线电视用户4.28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29.0%,电视综合覆盖率为100%,乡镇通广播率100%,村通广播率86.0%。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区有卫生机构84个,拥有床位1010张,卫生技术人员1980人。其中,中西医生632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13.66人,病床21.83张。全年传染病发病率为381.48人/10万人,法定传染病登记报告率100%。“四苗”单项接种率95%,查血吸虫钉螺面积15.22万亩,普查血吸虫病人26459人,救治晚期血吸虫病人109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较低水平。年末,全区总户数145748户,人口462646人。其中,男性235017人,女性227629人,农业人口342088人。全年共出生3547人,人口出生率7.37‰,死亡2049人,人口死亡率4.26‰。自然增长1498人,自然增长率3.11‰。计划生育率98.28%,比上年提高0.24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提高。年末区属在岗职工31350人,年人均工资收入10182元,增长8.0%。其中,企业在岗职工16027人,年人均工资收入8058元。事业单位11728人,年人均工资收入11130元。机关单位3595人,年人均工资收入16330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946元,增长13.1%。其中,年人均现金纯收入3173元,增长14.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2457元,增长10.8%。其中,食品支出人均1441元,农村居民思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8.6%。年末农民人均居住面积36.86平方米,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60台,移动电话23部、电冰箱38台、空调4台。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职工28404人,比上年增长2.0%。领取养老金人数13409人,发放养老金6227万元,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0104人,发放失业保险金173.45万元。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达24000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人数达169838人。全年扶持贫困户920户,共3548人。脱贫424户,共1624人。全区定恤、定补优抚对象947人,发放年抚恤补助金13.18万元。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123390人次,共发放保障金842万元。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年改扩建等级公路20公里,比上年增长33.3%。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燃气用户2.5万户,气化率70.0%。全区建成区面积达854公顷(新增公共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0.9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6.98%。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年环保污染治理投资总额246万元,治理污染源3项,整治排污口2个,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8.8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9.9分贝,可吸入颗粒物日均0.103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日均值0.006毫克/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