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东西湖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全年保费收入17103万元,比上年增长62.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037万元,比上年增长17.4%;寿险保费收入14066万元,比上年增长77.3%。全年保险赔付支出7248万元,比上年增长34.6%。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2431万元,比上年增长55.5%;寿险赔付支出4817万元,比上年增长26.1%。 八、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区自来水普及率99.6%;全区共有燃气供应单位8家,用气户数86107户,气化率90.7 %,全区已有64170户居民完成天然气的置换工作。全年用电量110300万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71000万千瓦小时,居民生活用电21500万千瓦小时。 吴家山显山透绿工程实施了山体南侧绿化项目和吴家山公园内市政设施及配套项目。绿化项目共栽植乔木180株、灌木481株、花灌木933平方米、地被2288平方米。吴家山山体南侧绿化工程已经基本完工,整个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并修建羽毛球场一座。市政设施及配套项目投资277万元,完成了水管埋设200米、挖电缆沟866米、挖排水沟500米,修蓄水池2个,安装冷雾机4台,安装园灯22盏。公园市政设施配套工程共挖排水沟356米、电缆沟866米,设置座椅10个,修蓄水池2个,修、建园路71米。五环大道南延线综合改造工程(107国道--汉江堤)全长2.83公里,总投资7860万元,目前西侧改造道路机动车道已投入使用。园林绿化建设完成栽植乔木59022株,栽植灌木51740株,绿化覆盖率达到46.8%。轻轨一号线二期工程全年累计钻孔灌注桩423根,承台73个,简支箱梁34片。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660亿元,其中,全区危桥改造投入410万元,通村湾公路及各农场二级路建设投入1.019亿元,农村公路养护投入727万元,柏泉五级客运站投入60万元,新华汽渡投入111.2万元,荷沙公路改扩建投入3034万元,吴新干线与金山大道连接线投入870万元,新径线投入1200万元。全区通村(湾)公路建设计划11.8公里,实际完成41.85公里,超额完成任务。柏泉五级客运站完工;31个候车亭及50个招呼站全部完成。走马岭新华汽渡达省标项目已完工。列养公路年均干线好路率94.4%,支线好路率达72.9%;年末干线好路率达94.7%,支线好路率73.1%。全年征收各项交通规费共计26094.6万元。 全年投入污染治理费用6062万元,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4个。据34家工业企业环境统计调查,工业废水排放量617万吨,达标率98.0%;工业废气处理率100%。吴家山地区垃圾无公害处理率达98.0%以上。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2.6%,环境综合污染指数为84。区域噪声平均值较去年下降0.1分贝。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各类学校53所。其中,小学32所,在校学生20058人;初中15所,在校学生11689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6030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7778人。全区幼儿园55所,在园幼儿6348人,城镇幼儿园适龄幼儿入园率达100%,农村学年前幼儿入班率1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入学率达100%;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8.6%以上;小学在校生年度辍学率为零;初中在校生年度辍学率为0.8%;全年高考录取人数2363人,升学率为61.6%;成人教育培训学员达22000人次。 “科技创新十大行动计划”,科技进村、进校、进社区工作取得新进展。“三五”建设创建了15个科技“三进”先进典型;科技创业培育了2个市级全民科技创业园区。实施高新技术项目9项,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产值达34.8亿元,比上年增长22.0%。长江巨龙等3家企业申报国家“火炬计划”,武汉光发等5家企业申报“科技进步奖”,创建“科技信用企业”3家。CDMA系统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实施农业科技项目40项;农业科技培训2.6万人次以上。专利申请量达1112件,在全市排名第三。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年组织全区性群众文体活动27次。组织参加全国、省、市文体活动获奖39个(枚)。成功承办东西湖区正月十五“民俗踏街”活动、区廉政小品大赛;举办东西湖区第十八届书画大赛、第十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参加省第十二届中小学生(幼儿)美术书法作品比赛,获金奖7个、铜奖10个、辅导金奖5人。组织开展东西湖区“与奥运同行”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类、农民类、职工类等比赛活动;区老年人武术队代表武汉市参加第六届香港国际武术节获得五块金牌。 全区累计发展有线电视用户72000户。其中,年内新增用户12283户,有线电视入户率90.0%,完成有线电视双向网改造8012户。数字电视已经整体转换31989户。全区已开通125个电视节目频道。全年自办节目共播出900小时,播出新闻稿件907条,播出新闻节目76组,专题节目40组。在市以上新闻媒体用稿325篇,在中央、省台用稿31篇。 全年旅游接待人数120万人次(其中乡村游接待游客110万人次,旅行社接待游客3万人次,景点接待游客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0%。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达4500余人。全区新增招商引资旅游项目7个,投资总额达12.7亿元。乡村休闲游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慈惠四季吉祥乡村游接待人数达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0余万元。 全年共创省级文明单位13个、文明社区1个;文明村(镇)3个;市级文明单位41个、文明示范社区4个、文明街(乡)1个、文明村(队)1个;区级文明单位215个、文明社区28个、文明街(办事处)6个。 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133个。其中,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1所、一级医院11所、中西结合医院1所、村卫生室52个、门诊部11个、诊所62个、防治防疫机构3个、妇幼保健所1个、卫生监督所1个。编制床位830张,全区现有卫生人员157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52人(医生580人,护士562人,其它卫生人员210人)。全区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2.21人,每千人口拥有护士数2.15人。全区居民期望寿命81.24岁(男性77.41岁、女性85.41岁)。全年医院门诊量75.16万人次。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100%。公民义务献血人数282人次。全区已建立了50个甲级村卫生室。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164002人,参合率为98.11%,获得合作医疗补偿金额1958万元。 十一、人口、农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61867人,比上年增长0.2%。其中,男性人口133096人,占50.8%;女性人口128771人,占49.2%。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78830人(按从事生产业别划分,农业人口为114363人)。全区常住人口达到376000人。人口出生率8.77‰,人口死亡率1.90‰,人口自然增长率6.87‰。符合政策生育率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