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东西湖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2-03 武汉市东西湖区统计局

2000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体制改革、招商引资、环境创新和财源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大政策措施落实力度,全区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城镇面貌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0402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228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6735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282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18.2%、12.1%。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4.5:49.6:25.9调整为21.9:52.2:25.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500元,增长10.7%。

一、农业

农业生产坚持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战胜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生产总量保持上年水平。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70228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林牧渔产值109731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0%,其中:农业产值76961万元,减少0.8%;林业产值178万元、牧业产值12780万元、渔业产值1986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4%、4.8%、3.9%。牛奶、水果、油料、水产品等副食品多种经营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布局实现了区域化和基地化,形成了万亩专业场、千亩专业队。全年调减粮棉耕地1.35万亩,新开发鱼池500亩,新建果园1000亩、新增水生菜8000亩,退耕还林4000亩。兴办了一批高效农业示范典型,特别是奶牛业有了突破性发展,全区奶牛存栏4800头,比上年增长13.2%。通过启动一批农民新村建设,转移农业劳力1万多人,增加了工资性劳务收入。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区有效灌溉面积22.4万亩,常年基地菜园面积7万亩,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3020千瓦,大、中型拖拉机374台,农用排灌动力27595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42663吨,农村用电量5617万千瓦小时。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以“三改一加强”为重点,加大企业改制和调整力度,狠抓引进架接,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31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6686万元,比上年增长17.0%,完成工业总产值296464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8564万元,比上年减少12.2%,完成工业总产值39160万元,比上年减少36.4%;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8122万元,比上年增长24.6%,完成工业总产值257305万元,比上年增长30.7%。

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加快。轻工业发展快于重工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总产值251322万元,比上年增长20.3%;重工业总产值45143万元,比上年增长4.5%。液体乳、饮料、方便面等产品增长较快,市场发展前景较好。

工业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全区工业产品抽检合格率为93.0%。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市建档产品抽检合格率为98.2%,区属重点产品抽检合格率为100%。

工业经济效益增长较快。全区规模经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放249434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工业产销率增长8.9%,实现利润13611万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579万元,比上年减少24.0%,其中利润-667万元;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3615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实现利润14278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全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2.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成本费用率5.8%,总资产贡献率8.3%。

建筑业发展平稳。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5554万元,比上年增长28.7%;全年建筑业产值69689万元,比上年增长3.6%;全员劳动生产率58123元/人;输年施工面积137.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3万平方米;实现利税总额2924.7万元,比上年减少14.2%,其中利润1073.3万元,比上年减少23.2%。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公共设施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78216万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工业投资额73721万元,比上年增长18.6%;农林牧渔投资额1140万元,比上年增长99.6%;商业运输邮电业投资额7110万元,比上年减少79.2%。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良好。全年重点工程项目累计完成68370万元,比上年增长35.1%。统一企业、新沟镇城镇建设、区农网改造、金银湖生态园、海口经济发展园、鑫桥高新园、亚东水泥、中心百货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或正在抓紧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全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加快以路网、通讯为重点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全年共投资近3.4亿元用于道路新建、改建和扩建,环湖公路、惠安大道一期工程、五环路北延等一批重点工程即将竣工,实现了队队能公路的目标。供电、供水、供气、通讯能力都有显著提高。余氏墩水厂三期工程、西湖水厂一期工程相继完工。堤防建设实行了全线形象达标,已发现的险工险段全部得到整治。

城镇建设和环境创新取得新进展。全年投资4000万元,新建、改造绿化面积220万平方米,吴家山地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1.4%,以五环广场、吴家山南游园、吴家山中心广场为代表的城镇广场绿化面积达到17.4万平方米。金银湖生态区、西郊公园建设已全面启动。

以“五个一”工程为突破口,村镇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按照“一个规划、一条标准路、一个精品工程、一个示范村、一个市场”的要求,全年共投资1.5亿元,用于村镇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村镇面貌。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初见成效,“一控双达标”目标基本实现。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年实现运输业总产值9318万元,比上年增长3.0%。利税总额-282万元,其中利润-340万元。全年货运量137.4万吨,增长10.8%;货运周转量4649万吨公里,减少22.1%;客运量1228万人,增长1.8%;客运周转量48200万人公里,增长1.0%。

邮电业平稳发展。2000年,全区邮电业务总量475.5元。区内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发展到6万门,年内新增电话6500户,年末电话用户由上年的3万门发展到3.8万门,全区每百人拥有电话19部。

五、商业

商业经济平稳发展。2000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总额193672万元,比上年增长18.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完成42600万元,占22.0%,比上年减少15.1%;非国有经济完成151072万元,占7.8%,增长33.1%。在非国有经济中,私营个体商业完成119046万元,占61.5%,增长53.2%;其它经济完成32026万元,占16.5%,减少10.5%。全区商业企业利税总额622.7万元,比上年增长293.1%,其中利润286.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