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蔡甸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克服了“非典”和农业受灾等不利因素和困难,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5.32亿元(市评估调整数),比上年增长12.8%(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9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16.42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18.71亿元,增长12.1%。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9447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23.6:34.9:41.5变化为22.5:36.2:41.3。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2388万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4055万元,比上年增长42.8%。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9.4%。 劳动就业工作有新进展。年末全区从业人员21.20万人,其中个体私营从业人员24466人,比上年增长22.1%。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8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区级经济的整体实力还不强,经济支撑点少;财政收入质量不高,收支平衡压力加大;改革、调整步伐不快,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仍然脆弱,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快,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少数城乡居民还比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经济在调整中继续增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6.05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调整为37.6万亩,下降7.3%,产量下降8.9%;棉花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22390亩,产量增长117.5%;油料种植面积下降6.1%,产量增长0.6%;蔬菜种植面积略增,产量增长9.9%。 林业呈现快速增长。全年退耕还林还草面积7882亩。新增造林面积49198亩,比上年增加31934亩。零星植树101.7万株,增长4.6%;当年育苗面积4355亩,增长18.4%。 畜牧、水产业稳定发展。全年牲猪出栏177163头,增长4.3%;禽蛋产量下降7.2%;水产品产量增长4.5%。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6.62万千瓦,农用排灌机械4633台,11.47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9.7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5.1%。全年化肥用量7.12万吨,增长7.1%;农村用电量16747万千瓦时,与去年基本持平;农药使用量继续下降,比上年下降2.6%。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产销衔接较好。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19946万元,比上年增长13.5%。规模以上(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4193万元,增长15.6%。其中,国有经济增加值4895万元,下降10.8%;集体经济增加值2079万元,增长25.5%;股份制经济增加值16718万元,增长19.0%;外商港澳台经济增加值80017万元,增长16.9%;其他经济增加值484万元,增长37.9%。全年重工业增加值完成70237万元,增长65.9%;轻工业增加值完成33956万元,下降25.1%。轻、重工业结构由2003年的54.9:45.1变为32.6:67.4。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0.8%,比上年提高16.7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5332万元,增长4.9%;实现利润总额9940万元,增长2倍;亏损企业亏损额减亏47.6%。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区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4301万元,比上年增长28.6%。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施工面积135.1万平方米,增长103.2%;竣工面积93.2万平方米,增长132.4%;实现利润总额3916万元,增长2.2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96974万元(不含房地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1682万元,增长27.9%;技术改造投资9424万元,增长7.6%。非国有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69%。园区共完成投资63095万元,增长33.8%,占全区总投资的比重由2002年的58.5%提高到76.7%。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年初纳入目标管理的45项重点工程,已完成27项,另有17项正在建设或开始启动。汉阳大街综合整治完成2947万元,建成莲花湖亲水平台,主干道完成黑色化改造。各类管线入地,铺设了人行道彩砖,沿街立面焕然一新,为城关增添了新的亮点。农村饮水工程加快实施,投资359万元,改水2.2万人。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全年货物周转量38981万吨公里,其中公路30481万吨公里,全社会旅客周转量20512万人公里,其中公路20500万人公里,公路里程达634.9公里。 邮政业务量继续下降,电信业保持发展。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607.6万元,下降45.1%。电信业务总量4485万元,增长7.1%。年末电话用户达99182(含小灵通)户,增长12.6%。电话普及率达20.67部/百人。互联网业务发展加快,年末互联网用户达1633户,增长34.2%。 旅游业克服“非典”影响继续发展。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300万元。当年新开工又有3个旅游项目,为我区旅游业的发展积蓄了一定后劲。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8975万元(不含居民购买住房1975万元),比上年增长12.8%。非公有制经济完成230802万元,占全部零售额比重由90.7%提高到92.7%,增长15.3%。 开放引进取得新成绩,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全年共引进项目72个,合同投资额13.6亿元。其中新批外贸项目5个,实际利用外资23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4%。全年出口4025万美元,增长73.7%,其中三资企业完成2778万美元,增长40.6%。当年新派各类出国劳务人员40人,年末在外劳务人员168人。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业运行平稳,保险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0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24亿元,增长15.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04亿元,增长2.1%,存贷差进一步加大。现金净投放1.25亿元,下降23.3%。全区七家保险公司及分支机构实现保费收入3216万元,赔款支出2286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共实施科技计划项目51项,其中国家级3项,市级4项。落实区科技三项经费48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科技项目的实施。年末,全区有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3661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