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东西湖区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0-02-03 武汉市东西湖区统计局

五、商业

商业经济平稳发展。1998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255万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农场商业完成56039万元,增长10.4%;区直商业完成29568万元,增长1.4%;城镇个体商业完成53648万元,增长30.8%。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完成37846万元,占27.2%,比上年增长11.4%;非国有经济完成101409万元,占72.8%,增长16.6%。全区商业企业利税总额-17.5万元,比上年有所好转,其中利润-361万元,比上年减亏204.9万元。

六、对外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

在东南亚金融风波和洪涝灾害的不利影响下,调整招商引资战略,完善政策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全区对外经济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年新注册三资企业8项,投资总额1179万美元,协议外资额61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项,实际进资2511万美元。红桃K、乐百氏、百信药业等一批境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纷纷落户我区。三资企业投产运行状况良好,入库税收增长较快,已成为我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点。全年完成入库税收12100万元,比上年增长34.7%。“三资”企业出口创汇261.8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5.2%。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1998年,全区对农场改制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家,其中国有独资公司3家,整体转为政府办事处2家。通过实行区场分税制,向农场返税1200万元,推动了农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年已组建股份制合作制23家,筹集社会闲散资金1203万元;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依法破产,全年实施破产3家;实施了红桃K集团对武汉第九药厂、武汉材料保护所对新华乳品厂的兼并工作,拍卖中小企业42家,盘活国有资产存量4000万元,引进增量2亿多元。各项配套改革逐步向前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医疗、住房等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在全市率先依照公务员招考录用办法。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1998年,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1132万元,比上年增长25.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7.5%提高到8.2%,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完成8238万元,增长7.7%;地方财政支出11508万元,增长9.9%;人均财政收入近千元。

金融事业发展良好。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0860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100634万元,增长23.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6502万元,增长7.0%。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1998年全区财产保险收入1001万元,比上年减少23.0%;人身保险收入1516万元,增长24.0%;支付财产保险赔款807.7万元,比上年增长15.4%,人身保险赔款621万元,为上年的9.4倍;区人身保险及学习健康保险近9.5人次,全区工商企业参加保险85家。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成果推广和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实施“攻关、推广、星火”三大计划58项,其中实施星火计划5项。“转基因贮藏蕃茄中试”项目已通过市级鉴定;“婴儿口服液”产品年产值1500万元,创税108万元;“万亩竹架中棚群的建立及新技术综合利用”,创产值达亿元;“功能性儿童奶粉”获市科技成果3等奖。全年水稻旱抛再、经棉套作、无籽西瓜、藕稻连作技术共推广面积6万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城郊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推动了全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教育事业逐步得以加强。全区有各类学校63所,其中:普通中等学校2所、普通中学19所、职业中学5所、小学37所。中、小学在校学生12504人和28706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5.0%和1.6%;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中、小学毕业率分别为99.1%和99.4%。今年高考上省线人数159人,上线率23.3%。总升学率为38.8%。全年对外来灾区生、特困生和外来承包子女共减免各种费用35.23万元,大大减轻学生家庭的负担。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98年区场区投入教育经费64万元,新建、扩建面积9559平方米,总投资562万元;危房改造750平方米,中小学校舍“普九”维修面积2100平方米。教职队伍稳定,教学设备条件进一步提高。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发展较快。1998年举办全区性群众文化活动17次,各类培训班7次,区图书馆顺利通过国家一级图书馆验收,被评为省特色图书馆。年内新增加有线电视用户2200户,全区已开通31个电视节目频道。区电台、电视台全年累计自制节目播出时间623小时,共播出新闻稿件1000篇。舆论监督力度加大,不断丰富了职工群众的业余生活。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1个,卫生技术人员1272人,医院病床915张,病床使用率50.0%;全年医院门诊量74.5人次,收取住院病人1.2万人次。血防普查面积8.3万亩,灭螺面积3050亩。公民无偿献血人数411人,免疫接种率95.0%,药品监督覆盖率100%,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100%。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1998年举办全区性和市级以上体育活动29次,区组队参加省、市各项体育比赛共获奖牌77枚,其中金牌24枚,通过了全国体育先进区复查验收。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全年共创省级文明单位5个,市级文明单位21个,区级文明单位166个,创建文明街镇2个,创建文明小区4个,创文明村队18个。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1998年,全区户籍人口213689人,比上年增长0.7%,其中,农业人口140831人,占66.0%;非农业人口72500人,占34.0%。全年出生人口2020人,出生率为9.8‰;死亡人口725人,死亡率3.4‰。计划生育率为99.89%。全区从业人员112695人。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199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2907元,比上年增长7.7%。农业人平生活消费支出为2421元。百户主要耐用物品拥有量洗衣机60台,电风扇282台,自行车203辆,彩色电视机55台,电冰箱42台。

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进一步加快“三结合”创新步伐,完善人口目标与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依靠管理,实现了无多胎生育。计生工作被国家评为全国计划生育系统先进单位。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全面展开。全区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22家,全年共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86.42万元,下岗职工中有1297人次实现了再就业,参加转业转岗培训776人。社会保障制度步伐加快。全区有56家参加了社会统筹,参加城镇职工养劳保险1.74万人,比上年增长2.4%,退休养劳和待业保险工作逐步得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