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宁海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牢牢把握发展主题,紧扣“构筑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生态型经济强县”目标,努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积极加大对外开放步伐,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首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位列第82位。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宁海县生产总值10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06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58.57亿元,增长18.5%,在二产增加值中,工业增加值50.49亿元,建筑业增加值8.08亿元,分别增长16.2%和35.1%;第三产业增加值27.53亿元,增长22.2%。一、二、三产增加值占宁海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去年15.8:57.6:26.6调整为14.0:58.5:27.5,人均宁海县生产总值2090美元。 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中央级财政收入7.44亿元,增长21.6%,地方级财政收入5.56亿元,增长42.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工业主导产品不突出,发展后劲有待加强;土地、水、能源、人才等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相当突出,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总量偏小;劳动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经济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等。 农业 农业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环境,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5.85亿元,增长12.9%;林业产值0.71亿元,减少1.8%;牧业产值3.27亿元,增长0.5%,渔业产值10.54亿元,增长4.2%。 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效益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加快,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94万亩,总产量8.39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14.2%和15.5%。棉花播种面积1.44万亩,比上年增长2.1%,总产量1061吨,比上年下降4.4%。油料播种面积4.32万亩,总产量4680吨,比上年分别减少21.2%和2.9%。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1.66万亩,其中大棚蔬菜0.8万亩,高山蔬菜0.56万亩,订单蔬菜面积近2万亩;果用瓜面积3.32万亩,其中大棚西瓜2.03万亩。 林特生产有新起色,绿化造林进展顺利。全年各类水果产量18.02万吨,其中柑桔产量5.40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82.2%和30.8%。花卉苗木发展加快,现有苗圃面积8000亩,库存苗木4177万株,全年出圃苗木1200万株,产值6000万元,比上年大幅度增长,茶叶产量2219吨,与上年持平。全年完成绿化造林1.18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2830亩,商品林8970亩;新封山育林2万亩,新建花卉苗木基地750亩。完成城市生态林二期工程562亩。 畜牧业生产发展平稳。全年生猪饲养量16.22万头,比上年减少8.7%,其中出栏9.29万头,年末存栏6.93万头。家禽出栏472.7万只,存栏398.66万只。全年禽蛋产量2.23万吨,增长0.9%,肉类总量1.42万吨,减少4.7%。 渔业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26.82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3.36万亩,比上年增长2800亩,仍居全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1.59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1.29万吨,增长3.1%;淡水产品产量0.30万吨,增长11.1%。 农业龙头企业生产情况良好。27家龙头企业全年完成产值5.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或交易额)4.9亿元,有农产品基地4.64万亩,收购各类农产品13.08万吨,联结农户2.16万户。 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实施,农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今年振宁土鸡评为省名牌产品,望海茶、望府茶荣获省著名商标;通过认定的国家级有机食品2个,省、市绿色农产品15个,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浙江东海岸10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列入市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三门湾百里生态型海水养殖带启动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8827万元,比上年增长104.9%。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930公顷,旱涝保收面积6500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8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3.9%;农村用电量5.1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4.3%。 工业、建筑业和供电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50.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25.93亿元,比上年增长25.1%,销售收入114.64亿元,增长23.8%,实现利税12.84亿元,其中利润总额7.91亿元,分别增长13.9%和16.2%。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综合得分为192.38分。 100家实力工程企业作为我县的支柱企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完成工业总产值76.2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7.18亿元,利税总额8.66亿元,其中利润5.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5%、22.3%、15.0%和14.8%,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60.6%、58.6%、67.5%和71.9%。 高新技术产业取得新进展,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年末全县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6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32.2亿元,比上年增长3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3.87亿元,增长35.5%,新产品产值率11.0%,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工业投入资金18.68亿元。比上年增长62.6%,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60个,国家专项2个,市百家重点技改项目8个,引进国外先进设备30项,价值2000万美元。 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工业集聚度进一步加强。已建成面积14.1平方公里,入园企业69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0.13亿元,比上年增长52.2%,实现销售收入46.08亿元,增长68.1%,利润3.87亿元,税金2.33亿元,分别增长81.3%和34.4%。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4.06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完成工程结算利润9695万元,增长35.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7.04万平方米,增长52.0%,竣工面积94.27万平方米,增长33.6%。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101169元/人,增长11.4%。 供电业快速发展。全年供电量8.4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3.7%。全社会用电量8.54亿千瓦时,增长23.3%,其中工业用电量5.14亿千瓦时,增长22.1%;农业用电量0.19亿千瓦时,增长33.6%;城乡居民用电量1.85亿千瓦时,增长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