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奉化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市场物价总水平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升0.2%,消费品价格指数下降2.1%,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升12.5%。 七、外经和旅游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4.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0.0%,其中自营出口总额1.86亿美元,增长26.0%。利用外资较快增长。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8个,比上年增长8.6%,项目总投资5706万美元,增长19.0%,协议利用外资4100万美元,增长24.6%,实际利用外资2363万美元,增长54.0%,当年新派出劳务人员574人,增长30.0%。 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溪口风景旅游区环境有新的改善,滕头生态旅游区发展势头强劲,旅游人数和旅游经济总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旅游经济总收入5.33亿元,增长11.0%。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存款增势趋缓,贷款力度加大。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58.34亿元,比年初增加8.13亿元,企业存款比年初增长24.3%,增幅超过储蓄存款12.7个百分点,存款结构改善。金融系统各项贷款余额39.59亿元,比年初增加5.46亿元,增量比上年增加1.51亿元。现金净投入9.61亿元,增长2.0%。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承保总额132.53亿元,其中财产险58.99亿元,人寿险73.54亿元;保费收入8325万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财产险3684万元,人寿险4641万元;各类赔给付款2949万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财产险1823万元,人寿险1126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人才培养、引进工作进一步强化。年末市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187人,比上年末增长5.6%,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4235人;各类农民技术员2304人,比上年略增。全市引进各类专业人才257名,其中高级职称人才24名,硕士及以上人才42名。 科技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年共开发宁波市级以上科研新产品8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新产品4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宁波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苗子企业各1家。建立了上海同济大学博士后奉化创新基地,新建6家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波导公司成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年共登记备案各类技术合同55项,技术成交额1270万元,申请专利80项,授权专利58项。 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得到加强。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质量稳定提高。全市现有普通中学27所,其中高级中学3所,完全中学3所;共招生8326人,其中高中2516人;在校学生26193人,其中高中6514人;专任教师1607人,其中高中433人。职业中学3所,招生1308人,在校学生3034人,专任教师221人。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的比例达到85%,高考上线人数1934人,且以89.5%的上线率创历史新高。小学110所,招生6282人,在校学生33709人,专任教师1591人。学校布局和资源配置渐趋优化。新建了奉化中学,完成了市旅游学校转制和17所中小学的撤并,开展了“3151”名师工程建设,推进社会力量办学,实施了学校后勤社会化服务试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各1个。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7.3%,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文化广场、市图书馆开工建设,以社区文化和农村文化建设为重点的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卫生机构总床位1259张,其中医院915张;卫生技术人员1326人,其中医生680人,护师、护士372人。全市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比例达到89.9%,农村饮用清洁卫生水人口比例达97.9%,儿童“四苗”单苗接种率均在99%以上,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9.6%。市人民医院综合楼工程进展顺利,市级医院药品实行统一采购,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取得良好成绩。在宁波市第十四届运动会上,我市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射击等19个大项的比赛,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双双名列宁波11个县(市、区)第四位,代表团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取得了近十年来在宁波市综合性运动会上的最好成绩。奉化籍运动员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共获得金牌5枚、银牌2枚。向上级输送了10余名体育后备苗子。全民健身运动全面掀起,经常参加优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40%。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9.97%。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发展步伐加快。深化城市总体规划,适时进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全市19个乡镇调整为9个镇、2个街道,进一步确定了我市城区东扩北延西连的城市框架和“一体两翼”的市域城镇体系。加大了城市重要地块的详规编制力度,建成区详规覆盖率由上年的50%提高到86%。强化了“经营城市”理念,通过引入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推行城市建设用地政府储备制度,开创了城市建设的新局面。政府重点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实施了县江治理工程的配套建设,贯通了中山东路和桃源路,加强了旧城改造,拆迁城区后方村、斗门村等地块旧房面积7.24万平方米,铺设了舒家至开发区4000多米长的供水总管,建成长汀路、桃源路和县江江滨等地块绿化面积4.5万平方米,城市发展空间相应拓展,整体形象大为改观。 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力度加大。制定并实施《奉化市(2001—2005)环境保护规划》,加强对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环保审批与把关,严格控制新污染产生,强化对环境污染源的治理,完成了横山水库上游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积极推广“全球500佳”滕头生态村的建设成果,不断完善和提高溪口镇生态示范点的形象,使溪口的自然风光更胜一筹。有2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班溪雷笋和大堰三笋通过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城乡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环境综合质量名列全省前茅,荣获“浙江省环境保护优秀城市”称号。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地面水水质基本达标,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区域环境噪声基本达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6.1%,工业废气处理率99.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9.5%。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总人口488188人,比上年末减少257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5825人,增加10234人,户籍人口40年来首次下降。全年出生人口3616人,死亡人口2979人,净增人口63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30‰。全市计划生育符合率98.46%,女性晚育率63.48%,综合避孕率9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