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3 宁波市镇海区统计局

信息基础设施:综合通信能力继续增强。至年末,全区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13.66万门,比上年增长7.6%。其中,市话交换机容量为5.20万门,农话交换机容量为8.46万门,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11.3%。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通讯能力发展迅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社会化应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新进展,建立了政务专网,改建和完善了政府门户网站,实现了政务网络互连互通,并以物理隔离方式保证了专网的安全。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综合信息平台开始运用到企业的产品销售和企业管理领域,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深入推进。

五、社会事业

科技: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科技事业不断发展。至年末,全区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民营科技企业122家,区级工程中心28家,区级科技(科普)示范基地30家。全年开发新产品224只,列入市级以上开发项目的科技计划126个。全区科协队伍继续壮大。至年末已有区级学会、协会24个;会员达2921人。镇(街道)科技组织6个,会员发展到733人;全年举办各类科技培训257期,接受培训达到2.1万人次。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中科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软华东基地等项目相继落户镇海;高新技术产业取得长足进展,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9.3%。技术市场日益繁荣,技术交易额稳步增长,全年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86份,技术交易额638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7%和20.3%。

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学校布局得以调整,新职业教育中心投入使用,在镇大工程中小学顺利交接,成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成立了临江、俞范两所九年一贯制公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基本满足了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需要。全年区级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经费达12006.5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征收教育附加费6353.1万元,比上年增长34.1%;接受“三胞”捐资603.5万元(实际到位数)。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14所,其中,完全中学4所,职业高中1所。小学29所。高中在校学生4484人,初中在校学生9720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1689人,小学在校学生22583人。初中入学率99.92%,小学入学率99.98%,幼儿入园率95.20%。一年中为国家输送大学新生1213人,中专新生246人,初中技校新生154人。全区普通高校录取率达到89.2%。

成人教育取得新成绩。成人自学报考人数众多,在参加自考学生中,全年取得本科毕业38人,专科毕业89人。参加电大学习的学生中,年内取得本科毕业43人,专科毕业582人。党校在读学员572人,取得专科毕业89人。

人才资源:全区开发人才资源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1378名,其中,硕士和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才40名。接收各类大中专毕业生112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名,本科生436人,大专生475人,中专生203人。同时,积极做好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和考试工作。至年末,区属企事业单位已取得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各类科技人员11416人,其中,高级506人;中级3446人;初级7464人。在各类科技人员中,工程技术人员3079人;农业技术人员115人;卫生技术人员1248人;教育技术人员2478人;经济、会计、统计专业人员3675人;还有档案、图书资料、工艺美术、律师、新闻出版、群文、文博、艺术、翻译、播音等专业821人。

文化: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商帮文化公园基本完工,区新闻中心投入使用,数字电视工程网络改造完成;年内成功地举办了元宵灯会、金秋菊展等大型文化活动共25场次,涌现了《镇海更鼓》等一批优秀文化作品。年末全区拥有文化经营户207家,其中,歌舞厅40家,OK厅4家,音像销售出租40家,书报刊零售84家,发证演出剧场4家,电子游戏4家,网吧31家,极大地丰富了城乡人民的生活。全区有区级图书馆1个,藏书12.65万册,其中,本年新购0.95万册,全年借阅12.3万人次;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个,镇(街道)文化站6个,农村喇叭入户率92%;累计开通有线电视6.3万户,其中农村3.6万户。

卫生:卫生事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强化了管理,提高了能力,更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年内整合了全区医疗急救资源,成立了区医疗急救中心;组建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体系应急小分队和公共卫生专家库,提高了公共卫生体系应急处置能力;充实了基层卫生监督执法力量,成立了卫生监督所分所;加大对食品卫生、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管力度。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1所,其中,医院7所;门诊部(所)60所;妇幼保健站1所;医控与监督3所。年末全区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74人,其中,医生613人,护师、护士533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27.8人,护师、护士24.2人。年末全区共有医院病床1196张。

体育:竞技体育成绩喜人,全区体育健儿积极投入各种竞技比赛,其中获得国家级金牌9枚、省级金牌18枚。同时,我区成功举办了第十届区运动会。

群众性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健身设施不断改善,健身队伍不断壮大。全区由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新建的健身苑(路径)达37个,投资18.6万元;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即体育人口达49.5%;中小学生国家体育锻炼达标率达到97.50%。

六、人民生活

人口:年末全区总户数89244户,总人口220186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32860人。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保持了低生育水平。全年人口出生率6.62‰,死亡率5.04‰,自然增长率1.57‰。计划生育符合率99.59%;全区女性初婚人数1181人,一孩率达94.67%。

就业:通过落实扶助政策、加强就业培训、扩大就业门路,就业和再就业工程不断推进。全年举办了计算机操作等12个项目的178个就业技能培训班次,5147人取得证书;举办了被征地人员专场培训168场次,培训了被征地人员6472人。积极开发、推出就业岗位,帮助7253名失业人员和被征地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其中大龄和被征地人员就业206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4%,比去年下降了0.02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和储蓄: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据抽样调查,全年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1.2%,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112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8%,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分别增长8.3%和5.0%,收入、支出增长幅度相差3.3个百分点。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187元,比上年增长12.4%。全区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7.0%,比上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按联合国评价标准,我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为富裕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