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北仑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3 宁波市北仑区统计局

教育事业全面进步。全区现有职业高中1所,普通高中4所,初中15所,小学2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外来工子弟学校11所,幼儿园90所。全区在校(幼儿园)生6.72万名。2007年在全市率先出台早教基地(早教点)考核标准。全区义务教育段入学率保持在100%,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100%。2007年高考成绩再创新高,高考上线率97.4%,其中本科率67%,重点率20%。

人才建设继续推进。全区新引进各类人才4497人,其中副高以上23人,硕士79人。成功举办各类综合性和大型人才招聘会65次,有3.7万人达成就业意向,柔性引进400多名高层次人才。年末全区人才总量达4.9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万人,高级职称800人,博士、博士后40人,硕士23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

十、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区现共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8个,影剧院1个,博物馆1个。全年共放映电影1574 场次,戏剧演出150场次,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60场,受众26万人次。成功举办了首届大港文化节。全年创作各类文艺作品达1500余件,获市级以上文艺作品奖项300多项,歌曲《江南青青竹》、《让世界与我们共成长》等四部作品在全国、省、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获奖。区图书馆实现了全市各公共图书馆间的通借通还“一卡通”工程,全年图书馆新增图书2.61万册,到馆19万人次,借阅图书10万册次。

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成功承办国际女排精英赛和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及其他五项全国性体育赛事。竞技体育成绩优异,参加全市2007年第十五届运动会,分别获金牌总数和总分第六名,破省青少年记录2项,破市年龄组项目记录2项;获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女子第一名、全国青少年田径比赛女子三级跳第一名、全国青少年跆拳道比赛女子组第一,全国移动靶射击分站赛第一名、全国移动靶射击比赛第四名;第十三届省运会荣获20.5枚金牌,列全省县市区前16位。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开展,全年组织各类体育竞赛、体育活动120余次,参与群众达 20万人次。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各类卫生医疗机构 33个,其中综合医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覆盖城乡的7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年末实有床位数922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038人,其中执业医生823人,注册护士593人。各类医院全年诊疗数2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61%。医疗卫生改革迈出新步伐,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和农村巡回医疗工作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大病统筹报销达到1.08万人次,有15万人次接受各类健康体检。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呈低速增长。年末全区(户籍人口)总户数141350户,总人口336717人,其中非农人口151256人。2007年迁入7033人,迁出1979人;出生2759人,死亡191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5‰。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7元,同比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345元,增长13.6%。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3.03亿元,比上年增长6.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16:1,与去年持平。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          单位:%

食品37.0

衣着9.2

家庭设备用品服务5.1

医疗保健5.4

交通和通讯14.7

娱乐教育文化16.5

居住9.4

杂项商品服务2.5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结构          单位:%

食品39.5

衣着7.5

家庭设备用品服务4.4

医疗保健4.4

交通和通讯8.7

文化教育和娱乐用品及服务11.0

居住22.6

其他商品和服务1.9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3921元,增长9.9%,恩格尔系数为37%;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6.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363元,比上年增长10.6%,恩格尔系数为39.5%;人均居住面积66.6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8平方米。

社会保障功能增强。2007年底全区参加各类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3.3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6.09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0.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4.1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04万人;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参保总人数8.94万人,参保覆盖率94%;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继续稳定在2.14万人,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参保132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21.7万人,占应参保人员的96.5%。最低生活保障全面覆盖,有2530人被列入低保对象;拥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13家,床位数1429张,在院人数1057人,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全年享受医疗救助1448人次,救助特困学生279人。

十二、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平安建设

循环经济扎实推进。创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春晓工业园在全市率先建立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区域内7家热电联产企业形成废物循环链,7个再生水回用项目有序推进,岩东污水处理厂10万吨中水回用工程开工建设。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在全省率先建立节能服务网,成立节能降耗工程技术中心,启动对1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耗能大户的能源审计,完成19家清洁生产试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北仑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竣工投产,宝新不锈钢、吉利汽车等15家企业实行二氧化硫削减工程,小港污水处理分厂改造工程、春晓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全年化学需氧量净削减2560吨,二氧化硫净削减7.2万吨。2007年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6万吨,大气环境功能区达标率91.8%,大气环境和城市噪声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平,全年空气Ⅰ、Ⅱ级优良天数335天,城市区域环境噪声50.3分贝,交通干线噪声68.5分贝。

平安建设逐步深入。社会治安形势稳定,重点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全部刑事案件发案数比上年下降7.4%;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比上年下降5.1%,死亡人数下降4.7%。全区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4.9%。基层平安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区共创建平安乡镇(街道)9个,平安社区34个,平安村210个,达标率分别为100%、91%、93.8%。

注;1、为初步统计数据;

2、人口不包括大榭开发区;

3、生产总值和增加值增幅按可比价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为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