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3 宁波市江北区统计局

宁波市江北区统计局

2009年2月

2008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 省委“创业创新”和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 的战略部署,围绕“打造都市经济强区、构建生态文化大区”的总体目标,全面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全区呈现经济运行稳定,经济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增强,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发展平稳,产业结构优化。经宁波市统计局下管一级初步核定: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56.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2亿元,减少4.7%;第二产业增加值63.57亿元,增长4.5%,工业增加值55.24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89.2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44:40.58:56.98。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年全区财政总收入52.8亿元,增长22.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02亿元,增长1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78亿元,增长16.08%;中央财政收入17.24亿元,增长19.43%。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体现民生为本。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39亿元,增长37.98%,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事务等方面的支出分别达到2.5亿元、0.76亿元、1亿元和1.95亿元。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飞跃。全区积极推进创建工作,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用好、用足、用活市有关促进就业工作的一系列政策。今年共向3950家用人单位发放社保补贴(含用工补助)总金额2900万元;向4000余人(次)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800余万元;办理再就业援助补贴金额120万元;打造“创业俱乐部”品牌,为会员提供就业岗位千余个,帮助145名会员实现了就业;帮扶159名会员实现了创业,并带动1802名劳动者实现就业;共举办各类洽谈会26场,提供岗位3万个,有7299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培训城镇失业人员2313人;各类农村劳动力6988人次,培训后就业率81.2%。保持农村公益性岗位500个,全部安置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全年我区已帮扶2651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岗就业。

二、农业、农村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4亿元,减少3.2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38万亩,减少0.2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58万亩,增加0.42万亩;果用瓜种植面积0.93万亩,减少0.18万亩;生猪出栏6.69万头,增加1.16万头。

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产  量比上年增长%

粮    食 蔬    菜 肉类产量 牛奶产量33341 61988 8243 59276.87 0.93 11.54 11.7

新农村建设方面有新突破。出台了《关于加快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试点的若干意见》,加大推进了我区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的速度。农村住房制度改革的拉开序幕,灵山村的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批准。农村经营主体逐步向农业专业合作社转移,改变了过去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目前我区有合作社54家,经营土地面积达到13000亩。品牌农业有新突破,今年完成一个有机食品、四个无公害农产品的续展,二个无公害产地和二个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明良”牌慈荠杨梅榜评为全国十大精品杨梅,绿艳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夏黑”品种获得了“中国南方精品葡萄评比活动”金奖。农业标准化建设增添新成果,今年已完成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8个,申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完成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项目2个。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面扩大,今年保险品种增加到7个,扩大参保对象,并积极协调落实农业保险受灾理赔工作。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深化,聘任首席农技推广专家11名、农技推广专家4名,农技指导员30名和责任农技员45名。农业龙头企业蓬勃发展,完成史翠英市级龙头的培育工作,我区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8家。农村环境得到改善。创建全面小康示范村,今年已申报创建2个市级全面小康村,8个区级全面小康村,5个市级环境整治村,3个市级生态示范村,5个省、市级绿化示范村。进一步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预计今年有5个村能实现脱贫。完成山体造林200亩、迹地更新360亩、生物防火林带10公里、四旁植树15万株,生态公益林建设已达5.3万亩。双顶山畜牧场污水处理主体工程现已建设完成。五是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今年确定进行生活污水处理的5个村,现都已完工。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有所下滑。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80.68亿元,下降9.98%。其中619家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50.74亿元,下降11.94%,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的92.1%;实现销售产值348.52亿元,产品产销率达到99.3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5.84亿元,下降11.02%;实现利税总额20.65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0.59亿元,分别下降22.38%和44.07%。

工业结构有所优化。全区年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企业达到49家,5千万至1亿元企业54家,3千万至5千万企业71家,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家和6家和10家。26个工业行业中,上10亿元行业1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个,分别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和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共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5.17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88.57%。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前六大行业

单位:亿元、%

行    业企业数工业总产值增幅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139.44-34.68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6931.842.80

通用设备制造业9431.0224.30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617.5622.54

纺织业4615.192.94

金属制品业6314.0518.59

注: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大小排列。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3.78亿元,增长33.25%。全年房屋建筑新开工面积118.03万平方米,增长50.01%;竣工面积59.9万平方米,减少13.26%;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8.23万元/人,同比提高25.12%。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滑。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99亿元,降低19.6%,制造业投资15.8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9.8亿元和房地产开发投资30.3亿元,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18.8%、23.6%和36.1%,三项投资额增幅分别为-22.8%、-24.2%和-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