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城乡建设不断推进。道路工程建设完成了城北绕城高速连接线的各项工作目标,其中大庆南路北延开工节点于去年年底进场施工,机场路北延确定了开工节点,并启动拆迁。城市主干道大庆南路基本完成改造。洪塘经济适用房规划一路、三路建成通车车,规划二路、四路开工建设。积极实施应家经济适用房工程,一期5.27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万平方米经济租赁房于08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慈湖人家一期付家地块主体工程完成,完成总工程量的85%。慈湖人家二期工程西区七幢房子基础混凝土浇筑完成,五幢房子基础开挖完成,完成总工程量的12%。 五、国内贸易、旅游 消费市场快速发展。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8亿元,增长24.76%,增幅创下近五年来最高,2008年增幅全市排名位居第二。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58.13亿元,增长24.42%;住宿餐饮业7.67亿元,增长26.99%。 汽车销售继续成为拉动消费的动力。全区累计拥有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16家,全年实现汽车零售额26.78亿元,增长9%,零售额占全市汽车零售总额比重的19.4%。 旅游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全区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18.38万人次,增长234.93%;其中接待国内游客314.23万人次,增长240.81%;接待入境游客4.15万人次,增长45.1%。实现旅游总收入24.41亿元,增长270.97%;其中国内旅游总收入22.66亿元,增长312%;外汇收入2561.45万美元,增长73.67%。全年新增星级饭店3家,旅行社5家、星级餐馆3个、景区3个、首批社会资源访问点5个。全区范围内安装了旅游交通标牌标识,创建国家3A级景区、省旅游强镇、省旅游特色村、市旅游特色镇各一个,新评省百强社3家、市十佳旅行社1家,省绿色饭店1家,实现我区五星级饭店和国际旅行社零的突破。新评中国十佳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园、省林业示范园区和省五星级农家乐示范户、工业旅游示范点、省级农家乐特色点各1个,市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2个,区星级农家乐经营示范户5家,市级文明景区2家。 六、外向型经济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外经合作实现突破。全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18.25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额14.22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出口结构继续优化,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1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6.9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了21.07%和28.95%;欧洲市场快速拓展,全年输欧盟出口4.57亿美元,同比增长43.19%。进出口主体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94家,进出口总额7200万美元,全年获批境外投资项目16个,中方投资额达到了659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了220%和1132%。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质量结构明显改善。全年引进外资项目28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4个,服务业项目15个。合同利用外资1.4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合同利用外资0.76亿美元,占比54%,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0.52亿美元,占比52%。全年引进内资项目528个,注册资金22.1亿元。其中注册资金在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8个,注册资金为5.88亿元。其中引进三产项目429个,注册资金18.05亿元,占比82%。全年开展服务外包的企业16家,累计营业额9215万元,离岸服务外包营业额629万美元。 七、城市管理、交通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全年市政完好率达89.6%。投入480万元对人民路绿化进行升级改造,配合做好大庆南路拓宽工程和“清水工程”北外环绿地管道铺设工程的树木移植工作。全区建成各类绿地面积20.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1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84平方米。 交通建设推进。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工程已完成投资15005万元,累计完成投资62487万元,一期工程已于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实施公路大中修工程3个,分别是庄浦线约2.85公里大中修工程、压观线约5公里大中修工程,以及慈浦线公铁下穿段立交排水系统改造工程,计划投资约1511万元。至12月底,三个项目都已经全部完工。压观线亮灯工程于2008年9月28日17时全线通电亮灯,保障了压观线沿线近10万群众的夜间通行安全。该亮灯工程采用单挑路灯单侧布灯的照明方式,共计新安装路灯127套、隧道灯16套,更换光源74套,设置4台专变,6台无线路灯控制箱。工程总投资约378万元。今年,我区列入农村联网公路建设计划的里程约15.85公里,共有21个项目,总投资2401万元。安保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今年我区安保工程计划实施约16公里,总投资440万元,建立了市第一个公路应急仓库。 八、科技、教育与人才 科技投入继续加大,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本级财政科技投入达到5255.34万元,其中科技项目经费1930万。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64项,同比增长82.9%,其中国家级项目16项,市级重大项目1项,获得上级经费支持1100余万元。拥有各级高新技术企业40家,其中经认定享受国家所得税15%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11家;拥有企业技术研发机构49家,其中新认定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3家,区级工程技术中心(研究所)12家,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8项。开发市级新产品143项,同比增长47.4%。全年全区专利授权量591件,同比增长33.1%,其中发明专利32件,同比增长88.2%。校企科技合作广泛开展,“科技专家江北行”活动有序推进,全年引进和合作研发各类科技项目45项。企业信息化应用步伐加快,新认定市级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8家,区级信息化示范企业4家。科技创业中心的“134创意谷”品牌在宁波打响了知名度,创意产业集聚效应逐步体现,成为我区第一个IT服务外包企业集聚基地,中心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同比翻番的目标。启动实施宁波大学科技产业园建设。与四川大学签署了“共建四川大学宁波机电一体化研发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协议,迈出了区校合作共建研发机构的第一步。完成国家火炬计划宁波江北先进通用设备特色产业基地创建工作,通过专家评审。 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全区共有公办中小学29所,民办中小学5所,社区学院、成人学校5所,公办及国有民办幼儿园10所,今年又有3所学校通过了省标准化学校验收,使我区标准化学校的达标数达到23所,达标率为82%。在校中小学生29710人,其中初中生9626人,小学生20084人,流动人口子女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3%,义务教育段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残疾儿童入学率均为100%,初中升入高中段比例达到98%以上。教职工1657人,小学大专以上学历、中学本科以上高学历分别是82.7%、89.5%;中小学教师中级以上职称比例接近7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16人,占0.96%;具有高级职称以上教师156人,占9.4%;全区有省特级教师5人,市名校长5人,市名师13人,市学科骨干17人,这类业务精英,约占教师总人数的3.4%。启动开展十万新市民的素质提升工程。2008年,全区共实现一、二、三产劳动力培训人数4019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