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东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3 宁波市江东区统计局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并成功举办江东区第四届机关体育健身运动会,进行了游泳、乒乓、迎面接力等8个大项目的比赛。全年参加省各项运动比赛获得金牌9.7枚。

九、城市建设与管理

城市建设有序开展。城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明显提升,全年启动并实施了投资达5.6亿元的工程建设项目。完成了百丈、白鹤两街道11个老小区专项整治;实施并完成了91100部队经济适用房临时道路、曙光路(中山路---宁穿路)人行道等6个零星改建项目,进一步改善了小区道路及背街小巷破损状况;积极推进东部新城项目建设,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世纪大道南段、东部新城“四横三纵”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启动并实施了民安二路、规划一号路、学苑路和学苑路东侧规划河道及景观带等4个项目;实施了永达路、琴桥北匝道等25个市属项目的建设。全力推进拆迁改造工作,实施了甬新河、“四横三纵”道路等东部新城拆迁项目,实施了戎家、宁丰、戚隘桥、七里垫、宁东村等旧村改造项目,完成了甬台温铁路项目的拆迁等。

生态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新建绿地14.9公顷。以生态绿化为目标,推进城区绿化升级。至年末,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7平方米。以动态保洁为抓手,不断净化美化市容环境。辖区18小时道路保洁面积达到303.3万平方米,16小时道路保洁面积22.1万平方米,河道保洁面积215.2万平方米。加大垃圾处理力度,城区机扫覆盖率达到51.2%。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全区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22平方公里;烟控区覆盖率100%;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0%。

城市管理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区、街两级联动,配合街道完成与辖区58条主要商业街巷沿街单位签订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5760份。积极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顺利完成家庭节水系统改造试点。部门联动实效得到提高,与相关部门联合进行大规模跨门占道集中整治,全区31条主要道路全部整改到位,53条背街小巷整改率达55.4%。更新管理手段,建设“数字城管”。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城市公共服务与管理系统,实现了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发展稳定。年末全区总户数为9.8万户,总人口为25.4万人,增长2.7%。其中,男性人口12.6万人,女性人口12.8万人;全年新出生人口1896人,出生率为7.57‰;死亡人口991人,死亡率为3.9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1‰。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4元,比上年增长13.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543元,比上年增长12.4%。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就业岗位数9676个,失业人员再就业903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928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1%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50140人,比上年净增11264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6149人,比上年净增1415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2286人,比上年净增6051人。工伤保险扩面成效显著,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5246人,比上年净增9506人。全区16周岁以上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整体参保率达到93%,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35、45周岁以上重点年龄段人员的参保率达到97%。

社会福利事业成效显著。至年末,全区共有养老机构5家,床位158张。养老机构收养人数131人。全区共有福利企业35个,从业人员1783人,其中残疾人706人。实施社会救助政策,推进扶贫帮困工程。至年末,全区有2771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发放救济金额669.3万元。

注:

1、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据,最终数据以《宁波市江东区统计年鉴—2007》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文中所指的服务业均为广义服务业,即第三产业。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

限额以上批发业指年末从业人员20人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

限额以上零售业指年末从业人员60人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

限额以上餐饮业指年末从业人员40人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