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东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波市江东区统计局 2006年3月 § 地区生产总值10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2亿元,比上年增长5.9%; § 工业总产值1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 § 服务业营业收入4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9.5%;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亿元,比上年增长56.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 § 外贸自营出口额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8.1%。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同心协力、开拓创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和目标,为“十一五”规划开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全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达到10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30亿元,比上年减少5.3%;第二产业增加值31.83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68.23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1.6%,比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构成比由上年的0.9:43.8:55.3调整为0.3:31.7:68.0。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2亿元,比上年增长5.9%。地方财政收入12.3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增值税1.4亿元,增长25%;营业税5.5亿元,增长11.7%;个人所得税0.9亿元,增长23.9%。全年地方财政支出8.2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科教文卫事业支出1.4亿元,增长12.8%;抚恤社救和社会保障支出0.8亿元,增长15.2%。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制定和完善相关规划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业、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市区财政管理新体制,进一步完善街道财力分配办法。制定政府项目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推进,年内相继完成了邵家、宁丰等5个经济合作社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全区原29个村经济合作社全部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共有3.21万名社员成为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民,集体资产量化总额达29.68亿元。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平安江东”建设成效显著,全年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262起,提高3.7%,刑事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破获经济案件31起,挽回经济损失605.6万元,维护了社会经济秩序。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事故总量呈下降态势。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了安全生产网络,实现了“三个零增长”和“不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目标。 二、农业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728万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种植业产值1494万元,畜牧业产值3234万元。农作物播种面积700公顷。加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食用农产品安全。全年共为养殖户提供禽流感疫苗7.9万毫升、猪链球菌疫苗3万头份、口蹄疫苗15.7万毫升、猪瘟疫苗16.3万头份,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率均达到100%。农业产业化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增至3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2005年,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全区工业总产值109.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工业产品生产销售进一步衔接,产销率达到98.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为工业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培育形成了以电子通信、新材料、机电一体化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有17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4.7亿元,比上年增长53.2%,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拉动全区工业增长20.7个百分点。市级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9.7%,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 受成本、市场等因素制约,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全年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实现利润总额5.7亿元,比上年下降0.5%。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201.0分,其中成本费用利用率、总资产贡献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八项指标数据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建筑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全区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46.6亿元,比上年增长39.9%。施工面积572.7万平方米,增长59.6%;竣工面积209.2万平方米,增长45.1%。建筑企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16.7万元,比上年提高3.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和“410”工程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全市增幅总体回落的形势下仍保持高位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3亿元,比上年增长56.5%,增幅较上年提高26.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投资41.5亿元,增长68.4%。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8%,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为84.7%,拉动总体投资增长70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健康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8.4亿元,比上年增长97.2%。施工房屋面积211.3万平方米,增长20.2%;竣工面积43.1万平方米,增长39.2%;销售面积38.3万平方米,增长122.0%,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0.4万平方米,增长101.7%。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3.1亿元,增长150.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16.7亿元,增长126.4%。 五、服务业和国内贸易 服务业迅猛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6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占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4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实现利润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楼宇经济快速发展,至年末,全区实现商务楼宇投资16.1亿元,增长50.1%;累计拥有商务面积61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商务楼宇面积20.7万平方米;全年累计引进各类楼宇企业465家,全区现有楼宇企业2600多家。“一街一特”工程扎实推进,“海运港”特色楼宇初具规模,成立了全市首家海运企业协会。会展经济加快发展,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家博会、首届中国旅洽会等24个展会,市老三区新注册的会展企业90%落户江东。物流业取得突破,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新引进物流服务企业24家,其中马士基物流、UPS快递、怡和船务3家世界500强物流企业首次落户江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