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东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3 宁波市江东区统计局

宁波市江东区统计局

2005年3月

£ 全区生产总值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8%;

£ 区域工业总产值1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其中:区属工业总产值7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 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其中:区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亿元,比上年增长25.7%;

£ 区域固定资产投资40.7亿元,比上年增长32.9%;

其中:区属固定资产投资20.4亿元,比上年增长30.3%;

£ 外贸进出口总额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8%;

其中:自营出口额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3%;

£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6亿元,比上年增长48.6%;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亿元,比上年增长51.9%;

2004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四区战略”,扬长避短,克服了国家在货币投放、土地及能源供应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  综  合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经初步测算,全区生产总值突破30亿元,达到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3亿元,比上年略减;第二产业增加值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5.3%,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2%。三次产业构成从上年的1.1: 45.2:53.7调整为0.9:43.8:55.3。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按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前口径统计,全区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6亿元,比上年增长4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0亿元,比上年增长51.9%。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5%,比上年提高了6.6个百分点。按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后口径统计,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地方财政收入6.3亿元,比上年增长37.3%,增幅位列各县市区首位。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楼宇经济的若干意见》、《服务业发展纲要》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全面完成了村改居工作,截至2004年底,全区29个行政村先后完成了撤村建居改革,其中20个村实行成建制撤村建居,9个村非成建制并入其他社区,江东成为全市第一个没有行政村建制的城区。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启动,社会保障、卫生等政策逐步打破城乡二元壁垒,向一体化管理并轨。

二、农  业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606万元,比上年减少3.4 %。其中:种植业产值1439万元,比上年减少31.8%;畜牧业产值3207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金地畜禽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稳步发展。

农村水利建设加强。2004年,全区继续落实农村河道保洁责任制度,区本级安排专项资金10万元,由各街道落实专业保洁队伍对河道进行常年保洁,确保区域范围内河道的环境整洁,实现全年无水草、无垃圾。又加强了河道疏浚工作,根据整治规划,全区共投入资金80余万元,对张隘庙港、松下港等近5公里的河段进行了清淤疏浚。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工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1.4亿元,比上年增长 1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产销衔接良好,实现销售产值6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9%,产销率为97.7%。受要素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工业效益发展趋缓,实现销售收入6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实现工业利润4.1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十一项评价考核指标综合得分为181.7分。

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8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首次过半;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和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全区实现新产品产值15.3亿元,比上年增长35.4%,继续呈快速发展态势。

工业功能区建设有序推进。在园区清理整顿中,经过争取江东科技园区(机电工业园区)被保留调整为城市工业功能区。2004年,完成了功能区土地勘测工作,研究制定了《土地供应试行办法》,功能区规划调整扎实推进,0.75平方公里启动区已基本具备企业入驻条件。切实加大融资力度,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其中管委会工业投资2.1亿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落户企业22家,有4家已开工建设。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达到53家,其中二级以上资质企业11家,特种资质企业1家,劳务分包企业2家。全年建筑业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8.2亿元,比上年增长5.3%;实现增加值0.7亿元,增长21.6%;施工面积94.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9.2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22.3%;工程结算收入16.6亿元,实现利润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40.2%。全员劳动生产率14.1万元人,比上年提高了1.9万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长势头趋缓,投资主体多元化。受国家收缩银根、严控土地审批、清理投资项目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平稳,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0.4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增幅较上年下降了14.4个百分点。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投资主体结构渐趋合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民间投资、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从一季度的4.2%、78.0%、17.8%演变为年底的20.3%、66.9%、12.8%。

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商务楼宇建设迅猛。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额10.6亿元,比上年增长67.8%。加快推进商务楼宇建设,全年改造或新建东海曙光、华宏国际等10幢商务楼宇,商务楼建设面积达25万平方米,投资额为2.9亿元,比上年增长451.3%,占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达到27.5%,成为拉动房地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五、服务业和国内贸易

服务业全面发展。近年来,全区服务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2004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增幅比上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292.2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实现利润12.0亿元,比上年增长94.3%。传统服务业积极采用新业态和新技术,推进品牌化,获得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4%,对服务业的贡献率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