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东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波市江东区统计局 2004年3月 § 生产总值27.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 财政收入7.8亿元,比上年增长40.54%; § 区域工业总产值14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9%; 其中:区属工业总产值6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9%; § 区域固定资产投资30.64亿元,比上年负增长12.99%; 其中:区属固定资产投资15.66亿元,比上年增长44.65%; § 区域消费品零售总额43.6亿元,比上年增长38.76%; 其中:区属34.36亿元,比上年增长38.95%; § 外贸自营出口3.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24%; § 企业利润总额6.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15%。 2003年是我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中心城区的第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加快现代化新中心城区建设的目标,积极实施“四区战略”,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努力克服了“非典”疫情以及高温缺电带来的负面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一、 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27.92 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32亿元,比上年减少7.4%;第二产业增加值1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1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从上年的1.4:45.6:53.0调整为1.1:45.2:53.7 ,进一步确立了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8亿元,比上年增长40.5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4.6亿元,比上年增长43.85%。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9%,比上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制订了一系列加快经济发展的政策,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重点,建立了主动接轨上海全面融入长三角的工作机制,加强了人才和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农村“三改一化”进展顺利,完成了七里垫等9个村的撤村建居改革,全区累计完成了23个村的撤村建居,完成了惊驾等8个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全面实行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完善了辖区低保低收入家庭信息管理网络。 二、农业 农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809万元,比上年减少7.75%。其中:种植业产值2111万元,比上年减少23.21%;畜牧业产值2698万元,比上年增长11.76%。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金地、绿茵等农业龙头企业稳步发展。 生产条件得到保障。全年共投入资金79.8万元,比上年增长12.39%,疏河4.5公里,完成土石方5.5万方。2003年农业机械动力3734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6411万度,化肥施用量(折纯)323吨,农药使用量8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 2003年,我区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着力提升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动园区建设,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9%。产销率进一步提高,达到98.38%,比上年上升了1.8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下同)主导作用继续显现,全区13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3.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88%,占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65.99%上升至71.01%。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19 亿元,增长15.07%。实现销售收入58.29亿元,利润总额3.9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4%和16.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23亿元,实现利润3.2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69%和13.41%。效益评价考核指标综合得分为185.73 分。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区拥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家,其中国家级1家。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6.5亿元,比上年增长39%。新产品产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占工业总产值的21.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市级以上新产品产值2.8亿元,比上年增长26.93%,占同口径工业总产值的6.46%。 园区建设顺利推进。现科技园区已有投产企业5家,在建企业4家,新引进工业企业4家。园区实际利用外资185万美元,内资总投资650万人民币,投产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3994万元,产品销售收入4303万元,出****货值3430万元。江东机电工业园区已成功签约,首期启动区块的基础设施已完成工程量的40%。 建筑业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区拥有58家三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其中一级企业2家,二级企业13家。2003年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9.04亿元,施工面积98.48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41.22%和47.61%。工程结算收入18.02亿元,实现利润0.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2.18%和44.59%,全员劳动生产率126833元/人,比上年提高了5474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66亿元,比上年增长44.65%,增幅比全市高出5.35个百分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开发力度加大,民间投资迅速扩大,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再攀新高的主要力量。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6.61亿元,比上年增长22.49%;第三产业投资9.05亿元,比上年增长76.64%,占投资总额的57.79%。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11.14亿元,比上年增长50.1%,占投资总额71.1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2.14亿元,比上年增长98.7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2.38亿元,比上年增长2.38%。 住宅投资成为亮点。全区完成房地产投资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58%。其中住宅投资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81%,占房地产投资的75.33%。我区正着手打造经典住宅品牌,营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常青藤小城、东海花园、新河明珠等高品味楼盘的兴建,使我区日益成为宁波市的宜居地区。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6亿元,增长38.95%。餐饮业在克服了“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后,实现营业额8.47亿元,比上年增长46.2%;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4.63亿元,比上年增长37.03%。 居民消费升级倾向日益明显,汽车、家电、通讯类产品持续旺销,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汽车类、家电类零售额分别达到6.03亿元、5.2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55.36%、59.3%,增幅在商品类别中居前两位。 交易市场交易平稳。至年末,全区共有商品交易市场61个,全年成交额103.04亿元,比上年增长3.43%。其中专业市场41 个,全年成交额97.41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全年成交额上亿元的市场共19个,其中成交额上亿元的专业市场为15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