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东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全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4.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06%。其中:自营出口3.16亿美元,增长60.2%。从出口产品看,纺织服装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仍是出口主导产品,占全区出口总额的92%。从出口市场看,出口国家和地区达127个,在上年基础上增加了12个,其中对非洲、欧洲、亚洲出口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分别达113.02%、85.85%、71.70%。 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强化。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意见。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9个,总投资额1.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33%。其中,投资总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3个,其投资总额占总投资额的72.66%。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达到4151万美元和2014万美元,其中服务业项目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区的88.6%和37.6%。同时,我区积极引进内资项目,共引进内资项目941个,注册资金总额达9.7亿元,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16个,注册资本达2.66亿元,占引进内资总额的27.47%。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事业 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全年区财政中科技三项经费支出1410万元,比上年增长42.42%,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 2.34%。发放技改贴息470万元,争取国家和省、市科技经费603万元,并设立了科技创业种子资金。科技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全年列入国家级计划项目5项,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列入市级创业资金项目4项、成果转化项目2项、新产品试制项目29项,列入区级科技计划项目72项,初步形成了以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及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群体。申请发明专利授权数15个,居全市首位。 科技合作与人才引进工作继续加强。2003年,我区加强了科技横联,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成立了科技合作杭州工作站、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宁波分中心,签订了20个科技合作项目,达成技术交易额1800余万元。通过多种途径引才引智,全年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213名(含柔性引进),比上年增长35.53%,其中:博士7人,硕士41人,高级职称29人,中级职称52人,本科学历290人。 教育 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年教育经费投入7321万元,增长30.5%。到2003年末,全区共有小学和普通中学共26所,其中市级现代化学校占42%。全区在校学生2.3万人,其中社会力量办学的在校生0.54万人,比上年增长20%。小学生一年级按时入学率、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小学毕业升初中比例均达到100%。全区有幼儿园35所,其中六星级幼儿园1所,五星级幼儿园1所,四星级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0.74万人,比上年增长5%,学龄前儿童入园率达100%。成人(职业)教育深入开展,全年完成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培训5万多人次。全区青壮年非盲率和成人识字率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 教师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年末全区拥有教职员工2316人,其中专任教师1630人,分别比上年增长了7.37%和7.45%。全区中学教师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80.49%,小学教师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73.69%,幼儿园教师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59.27%,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高一层次学历达到79.2%,居全省前列。评选了区学科带头人 50 名,骨干教师109 名,市名师2名,市名校长3名。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截止年末全区共有各类文艺团队51个,可供演出、电影放映及进行经常性群众活动文化广场32个,图书阅览室45个。围绕文化新区建设,全年先后开展了五个系列的群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韵升杯”社区文化艺术节,共创作文艺作品11件,获各类奖牌16个,6个社区创建成市级社区文化宫,3个社区被评为市级社区文化示范点。全年共新建、改建有线广电光、电缆12公里,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400户,改造小区有线网络3处。 卫生 卫生事业较快发展。年末全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42张,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74人。继续发挥特色专科优势,坚持抓好医疗技术质量管理,六院完成了多例高难度手术;江东眼科医院已经省卫生厅批准统一设置三级眼科医院,其“光学性角膜移植术的屈光研究”获得了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二等奖。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不断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门诊人次89.99万人。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成效显著,建立健全了覆盖全区的疫情监测报告体系及群防群控体系,有效地控制了非典疫情的发生和蔓延;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60.92/10万,比上年下降了22.51%。 体育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积极组织全区7个街道、51个社区群众参加抗击非典、全民健身活动。全年共建设晨、晚练点48个,健身路径8条,同时积极配合市政府四进社区的要求,不断满足居民对健身的需求,成功地举办了江东区第十一届老年运动会。竞技体育成绩进一步提高,在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共获金牌29枚,团体总分286分,金牌总数列全市第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不断壮大,新创建市、区级训练点、传统学校4所,全区累计向高一级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49名,输送总分列全市第一。 九、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我区主动服务和参与东部新城区规划和建设,积极协助做好市游泳健身中心、滨江大道二期等市重点工程建设。福民公园、沧海路等建成启用,完成了福明家园一期、世纪曙光等小区交付和安置。全年累计完成拆迁面积33.9万平方米,涉及村(居)民1539户。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29 万元实施了沧海路(百丈东路—中山东路段)、贺丞桥(路)、南镇安街(兴宁路—文景街段)道路工程建设,改善了城区的交通条件。完成了福明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使垃圾中转能力进一步提高。 城市管理取得新成效。积极开展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活动,新增区管道路8.79万平方米、人行道2.47万平方米、下水道48.09公里、窨井5141只。投入2200多万元资金,基本完成了明楼北区等4个小区40万平方米的综合整治,并按标准配置了物业管理经营用房等设施。全区道路保洁面积达到290万平方米,18小时保洁率为61.77%,机扫覆盖率达45.69%。全区新增绿地152公顷,人均公绿面积13.1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5.68%,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已分别达到32.54%和35.42%。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