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海曙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3 宁波市海曙区统计局

海曙区统计局

●据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33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工业总产值288.73亿元,比上年增长7.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外贸自营出口额52.9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35亿元,比上年下降23.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市区)25304元,比上年增长13.4%。

●GDP单位电耗比上年下降8.1%。

2008年是我区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重特大自然灾害多发、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的大环境,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沉着冷静应对困难挑战,集中精力突破重点难点,区域经济总体保持健康、稳定、有序的运行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取得长足进步。

一、经济发展

综合经济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2.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6.80亿元,比上年增长9.8%。三次产业比重为0∶16.7∶83.3。

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地方财政收入2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实现增值税8.94亿元,增长14.8%;营业税13.69亿元,增长13.6%;个人所得税7.18亿元,增长14.3%;企业所得税10.44亿元,增长0.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68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9亿元,比上年增长 0.8%;科教文卫事业支出4.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16万元、增加值362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8.6%和14.1%。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8.73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79.77亿元,比上年增长9.4%。工业产品生产销售衔接良好,产销率达到99.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7.38亿元,比上年增长9.2%;实现利润3.41亿元,实现利税5.4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和8.5%。

建筑业

全区现有资质建筑业企业108家,比上年增加1家,其中二级及以上资质企业达36家,比上年增加2家。全年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90.86亿元,同比增长17.5%,施工面积63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8%。实现工程结算收入78.75亿元,实现利润3.85亿元,利税6.92亿元。年末从业人员3.64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211人。

服务业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3.3%,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额的比重达97.2%,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快速集聚,累计引进现代服务业企业1067家,注册资金20.90亿元;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26.50亿元,同比增长22.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7%。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1.35亿元,比上年下降23.0%。其中,投资项目完成投资32.84亿元,比上年下降16.2%;房地产开发投资8.51亿元,比上年下降41.2%。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明显,完成投资额达8.4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达20.4%。商务楼宇仍是重要投资领域,完成楼宇投资18.5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4.7%。

消费品市场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9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餐饮业实现收入2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8.3%。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41.84亿元,比上年下降1.0%。食品饮料烟酒类、石油及制品类等商品门类分别保持同比24.1%和26.0%的高增长态势。汽车类商品销售平稳,比上年增长0.5%,通讯器材类商品比上年下降17.9%。

开放型经济

全区共引进各类企业5631家,注册资金51.37亿元。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165家,注册资金37.71亿元。万宝盛华、LV、渣打银行、联泰大都会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成功落户我区。全年累计完成财政口径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64.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出口52.92亿美元,增长12.5%。出口市场不断拓展,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4个。完成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5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6%。批准筹建海外企业3家,累计在境外设立企业18家。

二、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

城市建设

实施药行街、环城西路(北段)道路绿地景观和新芝公园、六个小区绿化的升级改造,完成六个园林绿化设施项目的专项维修。年末建成区道路长度315千米,道路面积287万平方米(宽度3.5米以上),完成6.8万户天然气进户安装的庭院管铺设。全区绿化覆盖面积72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7.79%,人均占有公园绿地面积10.58平方米。

市容环境

圆满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全面推行市容秩序网格式目标管理。加强对流动摊点、“牛皮癣”、占道经营等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办理各类案件2.17万件。提高市容秩序常态管理水平,全年清运垃圾15.5万吨,保洁面积430万平方米。新增油烟净化设施93套,推广油水分离设施30套。建成烟尘控制区28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16.9平方公里。

社区建设

进一步加快社区建设步伐,优化社区发展环境,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不断深化,全区拥有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家,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家,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义工网络体系,居家养老工作荣获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全区共有710人次的老人享受到政府购买的服务。

平安大区建设

不断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全年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851起。扎实开展奥保反恐、“攻坚系列”、“护城河”工程等行动,圆满完成奥运火炬海曙传递等各项安全保卫任务。组织开展整治盗抢、“百日追逃”、“强基础、促防范”、“平安冬季”等专项行动,全年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3723起,破案数比上年增长3.1%。扎实开展治安大巡控建设,完善城区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建设“社区警务e超市”等信息平台,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全区刑事案立案数比上年下降8.7%,其中命案及五类严重刑事案件、“两抢”案件和刑事盗窃案件分别比上年下降5.0%、39.2%和8.3%。

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