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东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以加强青少年身心健康、提高综合身体素质为目的,积极组织参加各类运动会和群体活动。在全市广场幼儿健身操展示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个。积极组队参加全市小学生各类体育竞赛,获第一名2个,第三名15个。参加县以上运动会的人数逐渐增多,达到5610人。成功举办了全区第三届体育运动会。举办了5次街道运动会,参加人数达2039人。辖区所有小学操场向居民开放,方便群众就近参加体育锻炼。 九、城市建设与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投资1900余万元,实施了世纪大道南段改造、庆丰桥建设等城建项目,主动服务新天地小区、丽江新都、君悦花园等10余个地块的开发建设。实施了桑田路(民安路—通途路段)、东方瑞士的福柳街等一些小区的配套道路工程建设,完成了镇安桥、启文桥等“瓶颈”、断头桥路建设,改建了贺丞路(甬港南路----贺丞桥)景观带及地下管道等。 旧城拆迁改造顺利推进。全年共实施各类拆迁项目7个,拆迁房屋面积23万平方米,涉及居(农)民3200户。完成了甬升村地块、百丈路地块、陆家村拆迁安置地块等7个上年度的扫尾拆迁任务,实施了东港二期地块、香格里拉大酒店地块、汉通酒店地块、宁丰村部分及七里垫等拆迁项目,成功爆破了鄞州物资大厦。全区原有的29个行政村中,已有20个行政村进行改造,其中10个村已全部改造完毕。 生态区建设扎实推进。投入300多万元更换福明路行道树和通途路、江东南路草坪5.5万平方米,完成了通途路等7条道路大树增绿工程。全面完成城区五街道老小区绿化改造,经过7年改造,全区有45个老小区绿化基本达到景观要求。建成4座感应式垃圾房和1座生态型公厕,环保型顾家漕地下垃圾中转站正抓紧动工准备。开展了中山东路等三条道路“省级街容示范路”创建工作,于8月份通过初验。对1000多座化粪池进行了彻底清理,清疏管道10公里、淤泥980立方米,抢修管道2500米,更换、修理各类窨井2500多座。 “大城管”概念深入人心。全面启动城管干部联系社区制度,在52个社区成立“城管基层工作联络组”,全区共有767个基层干群应聘成为城管联络员。联络员在联系社区过程中累计为社区解决实际问题300多个。在福明垃圾中转站建成了全市第一座淤泥处理中转站,使辖区近4万只窨井每年产生的10万吨淤泥达到了无害化处理标准。在惊驾路、桑田路等9个区域新增停车位710个。处理了彩虹北路、中山东路、兴宁路、杨柳街等15处多年积压的违法建筑案件,共拆除违法建筑400多平方米。 社会治安总体稳定。坚持“三个慎用”原则,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52起。及时解决公安信访问题,重要信访件实行局长审核督办制,共处理信访案件491起,办结482起,办结率为98%,清理信访举报积压件12起;破案率大幅提高,全区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221起,比上年增长9.1%,摧毁重特大犯罪团伙11个,其中年内命案发13起破11起,强-奸、放火等“五类”案件发6起破6起,破盗窃案件1401起,破抢劫案件106起。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总户数为9.3万户,总人口为24.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2.0万人,女性人口12.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75‰。计划生育工作行政管理、综合服务、协会组织“三位一体”机制逐步建立,全区计划生育率99.74%。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470元,比上年增长8%。 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我区现有再就业培训基地8家,开设了19个项目技能培训专业。组织再就业培训139期,培训失业人员9628人次,失业职工培训覆盖面达到100%。积极采取“腾岗、寻岗、创岗”等途径开拓就业渠道,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 1.05万个,共有1.08万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安置失业职工再就业0.75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人员分别达到3.26万人、3.25万人和1.99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有新进展。全年安置退伍军人83名。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427人,发放低保金802.1万元;全年发放抚恤金8.8万元,临时救济金26万元。全区拥有社会福利院5所,床位300张,收养各类人员280人;拥有福利企业35家,安置残疾人员678名。全区符合年龄的残疾职工全部实现社保医保,此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注:1、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据,最终数据以《宁波市江东区统计年鉴—2005》为准; 2、正文中的统计数据均为区属口径; 3、公报中生产总值、增加值的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文中所指的服务业均为广义服务业,即第三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