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海曙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办学,现有办学单位86家。年末全区拥有教育部门、集体和社会力量办的各类学校30所,在校学生2.02万人,比上年增长6.9%;幼儿园48所,在园幼儿0.8万人,比上年增长19.4%。学龄前儿童入园率、小学生一年级按时入学率、女生入学率、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以及小学毕业升初中比率均达到100%。积极拓展社区教育,已建立6个社区学院,10个社区分院。成人(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拥有成人业务教育机构45个,参加学习者达5万人次。全区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6%。 年末全区拥有教职员工1007人,其中专任教师937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9%和3.9%。 文化文化工作围绕建设文化大区的目标,重点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初步形成了区域共建、资源共享、参与广泛的社区文化新格局,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了“社区之光”、“党旗飘飘”等大型广场文艺晚会,扩大了我区对外影响;各社区普遍建立了社区文体中心,三分之一的社区建立了社区阅览室;开展了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专项整治,文物保护工作进展良好。全年共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60次,其中大型活动20次,参加者50万人次,有3个节目在国家、省获奖。 卫生突出社区卫生服务和特色专科建设两个重点。社区服务的“海曙模式”更趋成熟,全年建立了健康档案16.8万份,上门服务9万余人次,开设家庭病床7.2万张,得到了来我区考察的国家卫生部和省、市领导的肯定。全区已建立了包括口腔、骨科、妇科、烧伤、整形外科、中医乳腺病治疗等一系列特色医院和专科,医疗技术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门诊量111.12万人次。卫生防病机制日趋完善,街道、学校、医院、工厂、企业的卫生学习和宣传阵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以防为主、自我保健”的卫生理念深入人心,2001年全区传染病发病率为241.79/十万,五苗接率为99.8%。 体育体育运动事业蓬勃开展。全区按计划配置了25个小区健身点(苑),为社区居民健身锻炼提供了便利条件。全年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30次,参加活动的面占全区总人口的50%。组队参加了市十四届运动会,首次承办了体操、足球两个比赛项目。成功地举办了海曙区第七届老年人运动会。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为98.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9.38亿元,比上年增长43.9%。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2.33亿元,比上年下降24.3%;更新改造投资1.08亿元,比上年增长42.5%;房地产开发投资5.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2.1%。按投资的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2.14亿元,比上年增长8.6%;城镇集体经济投资0.38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农村集体经济投资0.89亿元,比上年下降35.0%。 五、城市建设、城市管理 按照市委、市府提出的“整治城市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提升城市品位,美化人民环境”的新一轮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总体构思。一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坚持建设为中心,城市管理为重点”的工作方针,城市管理工作走上了政府、社会、市场互动的良性循环轨道,环境卫生管理形成了“大环卫,动态化,全覆盖”的新格局。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我区承担的“四路四河”形象工程总投资1.8亿元,四路整治总长度4.5公里,四河整治总长度6公里。全年翻修道路2.92万平方米,修建下水道2.33公里,新建桥梁1座,新建环西路垃圾中转站1座,提高公厕档次,完成新建改建公厕10座,年内新增果壳箱286只。年末拥有道路长度272.18公里,道路面积306.37万平方米,下水道长度385.22公里,防洪堤长度11.3公里。 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市容、市貌和社区的居住、卫生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年来,拆除违章建筑2160平方米,完成道路旁建筑物全面装修5万平方米,改造清洗楼顶水箱4700余只,新增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年末拥有公共绿地218.22公顷,绿化覆盖面积441.31公顷,人均占有绿地面积14.14平方米/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5.38%。年末辖区内拥有公园8个,面积54.44公顷。环卫保洁作业考核评估制度更趋科学、规范、合理,对全区主次干道、街道支弄和社区全面实施18小时和16小时动态保洁作业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六、人口、人民生活 年末全区总人口为27.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7万人,比上年增加0.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1‰。 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社会化管理与服务、生育文化建设、全程优质服务、综合改革、政策推动”等五方面工作的新突破,全面提升了我区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全区计划生育率99.85%,晚婚率94.70%,晚育率95.52%。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991元,比上年增长9.8%,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6530元,比上年增长5.0%,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1%。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养老、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净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22人,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新增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200人,失业基金收缴率达到100%,安置失业职工15993人。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全年举办劳动力交流会19期,提供721个工种6260个岗位,培训失业职工4850人次,联系企业422家,为特困群体开发适合岗位2139个。 社会福利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全年安置复退军人120名。城乡各种救济对象1200人,得到临时救济890人次,发放抚恤、救济费179万元,临时救济金68万元。拥有社会福利院7所,床位585张,收养各类人员581人;全区拥有福利企业25家,安置残疾人员356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