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三水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我区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工业强区”发展战略,着力深化各项改革,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全区国民经济在上年平稳、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全区经济保持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态势。初步核算,200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5.3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3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169.32亿元,增长34.2%;第三产业增加值71.85亿元,增长13.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8490元,比上年增加10745元,增长28.5%。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构成的比例为5.5:66.3:28.2。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我区在全国百强县(市、区)评比中排名第21位,比2004年上升4位,在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的评比中,分别排名第4位和第20位。 物价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涨幅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7%。 从业人员增加,就业形势好转。年末全区从业人员29.05万人,比上年增加0.62万人,其中,一产业6.57万人,二产业14.73万人,三产业7.75万人。全年共有1528个用人单位进入劳动力市场招工,入场求职者超5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安置就业人员1.63万人,职业培训4922人次,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9026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0.3万人,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640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7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 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电力等资源、能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矛盾突出,环境保护工作压力增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加强,产业结构需进一步加快调整优化。 二、农业 年内较好地克服了强台风“派比安”所带来的影响,确保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2.78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种植业产值9.98亿元,增长4.3%;牧业产值16.01亿元,增长3.9%;渔业产值6.46亿元,增长1.7%。 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11万亩,比上年增长0.35%,粮食总产量4.05万吨,比上年减少0.4%;蔬菜种植面积24.49万亩,比上年减少1.7%,总产量54.88万吨,比上年增长0.7%。 肉禽产品方面,全年生猪上市量68.47万头,比上年增长7.5%;三鸟上市量4878万只,比上年增长6.7%。淡水养殖面积15.76万亩,比去年增长0.7%,水产品总产量9.32万吨,比上年减少0.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659.28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64.16亿元,增长34.8%。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607.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其中,轻工业产值202.63亿元,增长27.9%;重工业总产值405.04亿元,增长35.2%。民营工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44.34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7.4%,比上年增长36.4%。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较大的行业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34.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7.4%;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28.2%;陶瓷制品业,增长28%;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59.8%;塑料制品业,增长30%;金属制品业,增长26.7%。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592.54亿元,比上年增长39.5%,销售率为97.5%。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区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9.96亿元,比上年增长60.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8.16亿元,增长47.6%;安装工程产值1.65亿元,增长346%。全年共完成施工面积18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8.4万平方米。建筑业增加值5.85亿元,比上年增长31.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79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87.6亿元,增长18.7%;更新改造投资19.24亿元,增长48%;房地产开发投资7.98亿元,增长84.3%。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完成88.88亿元,占全部投资的76.8%,比上年增长24.2%;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展了三水二桥和石湖洲立交建设、321国道三水段和三水大道整治、西乐公路等重点交通建设工程。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区境内公路通车营运里程664公里,水路通航里程98公里。年末全区汽车保有量达24539辆,比上年增长9.2%,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7995辆,增长16.3%,当年新入户私人小汽车3019辆。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8841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旅客周转量27818万人公里,增长8.1%;港口货物吞吐量965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60万吨。 邮电通信部门完成业务总量8.64亿元,增长35%,其中,邮政业0.43亿元,电信业8.21亿元。移动电话用户53.55万户,增长27.8%。年末本地电话用户21.4万户,其中住宅电话8.55万户,流动市话8.25万户。全区共有公共电话点1.8万个,网络用户4.36万户,其中宽带用户3.95万户。 旅游业畅旺。全年旅游营业总收入10.86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城市接待总人数为369.83万人次,其中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数230.88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38.8%和37%。在接待总人数中,国际游客为55.03万人次,增长18.5%。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畅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8.51亿元,增长15.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6.06亿元,增长17.4%。在零售总额中,城镇零售额49.49亿元,增长16.1%,农村零售额15.08亿元,增长16.6%。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完成批发零售贸易销售额72.61亿元,增长19.9%,完成消费品零售额44.14亿元,增长15.2%,民营餐饮业营业收入14.79亿元,增长18.6%。 七、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贸易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园区产业档次进一步提升。全年共新签招商项目299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20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6%和19.8%,在新签投资项目中超亿元的有43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87.54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