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禅城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2 佛山市禅城区统计局

科技开发取得新突破。全年新增国家、省、市级各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8个;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级民营科学技术企业5家,新增市级企业工程中心7个、区级企业工程中心12个、新建院士工作室6个。全年获国家级奖1项、获省科学技术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36项、区科学技术奖54项。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增加到12家。专利申请总量181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85件,增长5.2%;专利授权量145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3件,增长53.7%。全年新增“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2件;新增“广东省名牌产品”14个、“广东省著名商标”8件。全区目前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7个、“中国驰名商标”7件、“广东省名牌产品”42个、“广东省著名商标”47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发展良好。年末全区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 3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6个,公共图书馆2个,博物馆1个,文物保护单位共75处(国家级3处、省级5处、市级67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各1个。全区有线电视用户25.17万户,增长7.4%;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8.80万户,增长27.8%。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全年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95.80万册,增长5.5%。

卫生事业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31个,比上年减少9个。其中医院10个、卫生院8个,专科疾病防治所4个,门诊部(所)267个。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5867张,增长4.9%。其中县以上医院床位5051张,增长11.3%。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935人,增长18.6%。其中医生2648人,增长26.3%。全区有6千人以上参加免费婚检和免费产检,婚检率由上年的17.2%提高到41.4%。全区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4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总体覆盖率达90%以上。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我区成功主办“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龙腾狮跃闹元宵——2007全国龙狮大联动活动,获“突出贡献奖”。向上级输送的击剑运动员参加各级比赛,有3人取得省青少年击剑锦标赛团体赛第一名,4人取得团体赛第二名,1人取得团体赛第三名;有3人取得全国儿童击剑赛团体第三名,3人取得团体第五名,3人取得第八名。参加2007年广东省拳击锦标赛,有1人获男子甲组51KG级第一名、全国青年锦标赛48KG第二名。全民健身运动更加活跃。举办 “五一”万人健身长跑活动,参加人数达1.3万人,单位132个,创历届参加人数最多的纪录。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常住人口97.15万人,比上年增长1.0%。其中户籍人口59.56万人,增加0.43万人,增长0.7%。户籍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2.5:100;18岁以下人口占18.9%,18-35岁占28.8%,35-60岁占39.3%,60岁以上占13.0%;人口出生率为8.66‰,增长0.82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15‰,增长0.6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3.51‰,增长0.21个千分点。年末已办证暂住人口35.35万人。

居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12元,比上年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31元,增长8.9%。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1.0%,比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30160元(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增长9.8%。全社会从业人员年人均劳动报酬14214元,增长9.2%。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7.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平方米,增长26.7%。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639元,增长12.6%。

十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28.56万人,比上年增长10.7%。其中,企业参保职工26.74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1.82万人。年末全区4.92万人次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下降17 .2%。其中4.17万人次享受门诊基本医疗救助金,增长11.5%。1.05万人次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下降2 .2%。全年发放城镇低保金及门诊基本医疗救助金857.48万元,下降11.7%。其中发放门诊基本医疗救助金166.70万元,增长10.4%。发放农村低保金95万元,下降3.7%。全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802人次,增长39.7%。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老年之家”152处,敬老院8个。五保集中供养126人。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

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为残疾人提供各种康复服务0.2万人次,免费培训残疾人73人,安排122人实现就业。全年投入残疾人事业经费500万元,增长66.7%,我区成为“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荣获“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

十三、公共事业与环境保护

公用事业不断发展。全年管道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分别达到18233万立方米和10.36万吨;用气普及率基本达100%。全年降雨量1449.9毫米。全年总用水量2.08亿吨,下降2.8%。人均用水量为347吨,下降4.1%。其中生活用水1.16亿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工业用水0.83亿吨,下降8.8%。全区全社会用电量78.07亿千瓦时,增长5.5%,其中居民生活用电6.57亿千瓦时,增长7.2%。年末拥有客运车辆2081辆,增长11.5%;全年客运量3134万人次,增长2.7%。年末拥有697辆出租汽车,984辆公共汽车,增长37.6%。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力55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2.0%,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9.5%,提高0.4个百分点。城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0.093毫克/立方米,增长2.2%;二氧化硫0.075毫克/立方米,下降10.7%;二氧化氮0.075毫克/立方米,下降3.8%。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酸雨频率为72.9%,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

1. 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 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