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2 佛山市顺德区统计局

顺德市发展计划局

2001年是经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社会转型带来严峻挑战和考验的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全局,全力推进发展、建设、改革三大战略转移,在发展上促进转型,在建设中促提升,在改革中促突破,全市两个文明建设成就显著,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系统工程取胜得重大进展,实现了“十五”计划开好局,起好步的总体要求。

一、综合

我市在大力推进发展战略转移中,进一步壮大优势产业,拓展新兴产业,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努力克服世界经济衰退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和效益有新的改善。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2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17.20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153.25亿元,增长17.1%。三次产业结构为5.2:55.6:39.2,一、二产业比重下降,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918元,比上年增长16.3%。

市场物价总水平略有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9.6,比上年下降0.4%;服务项目价格平均指数103.7,比上年上升3.7%;消费品价格指数平均98.2,比上年下降1.8%。升副较大的有: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升4.7%;烟酒及用品上升3.5%;通信服务上升1.4%。跌幅较大的有:居住下降2.9%;衣着下降2.3%;交通和通讯下降1.7%。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但劳动就业的压力仍然较大。全年共解决本地人就业13495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比上年增长0.2个百分点。宏观经济效益上升较快,以增加值计算,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47667元人,比上年增长17.7%。其中,一产业16366元人;二产业56562元人;三产业49240元人。

各项改革继续推进。继续深化镇(区)行政体制改革,精简了部门职数和办事人员,提高了办事效率。农村实行了根本性、历史性的改革。实施了大范围的区域重组,全市行政村、居民区数量从222个减为197个,其中行政村由191个减少为109个,居民区由31个增加到88个。居民区管辖面积达到314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63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57.8%。实行了股权固化集体资产量化,全市固化后的股东人数72.23万人,已量化兑资本金9.5亿元。农村改革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效益。

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力度不足,核心竞争不强;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新引入的大项目不多,影响经济发展的后劲;城市管理工作相对滞后,违法违章建筑、违法用地、环境污染和城乡脏乱等问题未能根本解决;失业、治安等社会问题仍然困扰较大。

二、农业

农业经济在调整优化结构中平稳发展。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46.84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种植业11.02亿元,增长16.6%;水产殖业29.48亿元,增长1.9%;畜牧业6.24亿元,减少0.1%。

农田基本建设继续大规模推进。全年投入资金2.02亿元,共整治基塘41903亩;清涌竣河152条段248.70公里;修建排灌站21座、灌渠164条54.70公里;新建和改造农田电网387.40公里,机耕路278条240.60公里。

年末拥有农机总动力35.30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29.43亿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势头强劲。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78%;实现销售产值874.12亿元,增长18.6%;完成工业增加值207.75亿元,增长18.6%;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79.47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6.4%。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新兴的主导产业群,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70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5%,成为全市工业经济中的强劲增长点。

规模企业效益提高。年销售超亿元的工业企业93家,其中超10亿元6家;超100亿元1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2.5,比上年提高3.2。完成税利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放施工项目222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131个。全年房屋竣工面积309.76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39亿元,增长5.8%;完成增加值9.45亿元,增长6.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大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16亿元,增长8.0%。更新改造投资2.46亿元,减少8.9%;房地产开发投资22.41亿元,增长5.0%;城镇集体和私人投资10.06亿元,增长53.5%;农村集体和私人投资21.48亿元,增长15.5%。产,商品房销售面积102.14平方米,增长36.5%;商品房销售总额31.99亿元,增长35.5%。

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和效益的:新建公路91.37公里;更新建造供电设备能力28.65万千伏安台,线路(110KV以上)9.50公里条;新增中、小学校4间,学生席位6570个。

五、交通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和邮电通信业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38.80亿元,比上年增长24.2%。

全年全部公路营运里程45914.5公里,比上年增长40.2%。年未拥有民用运输车辆33449辆,增长10.1%。出租小汽车1082辆,增长22.1%。港口码头泊位35个,与上年持平,港口贷物吞吐量325万吨;旅客吞吐量57万人次。70吨以上船只280艘,其中万吨轮4艘。全年水、陆运输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670844万吨公里,增长24.6%;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411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0.1%。年内勒流港建成投产,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31.94万吨,增长81.2%,港口完成旅客吞吐量57.00万人,增长11.1%。

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互联网络、数据通信等邮电通讯业务调整发展。全年完成邮电、邮政、通讯业务总量36.30亿元,比上年增长44.1%。年末全市电话总量118.8万户,增长33.3%。其中,固定电话44.64万户,增长14.6%;移动电话74.16万户,增长47.8%;因特网(Intenet)149240户,增长79.2%。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国内贸易大幅增和。我市通过承办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和举办家电博览会、家具博览会等,有力带动了消费的增长。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4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35亿元,增长18.4%。其中,餐饮业营业额23.37亿元,增长22.53%;集市贸易成交额67.53亿元,增长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