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宜兴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53.76亿元,同比增长30.7%。期末从业人员57672人,增长16.1%。全员劳动生产率9.32万元/人。全年竣工单位工程个数1898个,其中一次交验合格个数1742个,一次交验合格率91.8%。建筑企业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513.46万平方米,增长14.2%;房屋竣工面积338.49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2002年宜兴市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为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承建的机电安装工程获得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15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国有经济投资12.26亿元,增长79.8%;集体经济投资20.95亿元,增长8.5%;房地产开发6.53亿元,增长9.9%;私营个体经济投资17.1亿元,增长40.7%;其他各种经济类型投资2.31亿元,下降17.2%。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25.9%提高到28.9%。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7亿元,比上年增长7.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4.22亿元,增长30.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3.66亿元,增长20.2%。 基础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龙背山森林公园、水浮地公园、团九公园一期工程的建成和九滨路大道拓宽、九南风光带、宜漕路景观带、北外环景观带等正在施工建设。锡宜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工程进展顺利,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一批工业扩能项目竣工投产或已列入2003年重点结转项目。如计划总投资15000万元的宜兴市华亚化纤有限公司12条FDY纺丝生产线、江苏青狮水泥有限公司日产1000T熟料、无锡市三鑫化纤有限公司6条FDY细旦纺丝生产线、江苏三木集团公司苯丙乳液等技改和环氧树脂、醋酸丁酯、江苏宇豪纺织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米高档色织布、无锡新威荧光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00吨三基色荧光粉、无锡泛亚高温陶瓷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高温陶瓷等。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有力地促进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 五、贸易和市场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较好,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进一步提高,消费升级加快。全年商品销售总额完成16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城市33.04亿元,增长19.8%;农村40.05亿元,增长7.9%。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餐饮业完成6.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实现了城市农村市场共同发展,保证了对经济增长的适度拉动。私营个体商贸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在实现的零售额中,私营个体完成3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占总量的份额为52.1%。全市有商品交易市场116家,市场成交额59.96亿元。其中亿元市场12家,成交额40.13亿元。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进出口稳步增长。全市进出口总额409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进口8435万美元,出口32466万美元,分别增长38.0%和26.5%。利用外资增势强劲。全年新批三资企业76家,累计三资企业528家。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6308万美元,增长44.6%,实际利用外资13700万美元,增长43%。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继续保持增长。已批境外企业累计4家,设境外窗口累计9家,全年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外经合作合同额707.08万美元,劳务合作外派人数270人,完成外经合作营业额697.01万美元,分别增长38.7%、5.9%、34.3%。 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30.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国内游客228.51万人,增长11.5%,海外游客2.17万人,减少19.9%。年末涉外饭店、宾馆13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9家。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700公里,增长1.9%,航道里程577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8.0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7%。完成客运量2881万人次,增长1.3%,客运周转量95030万人公里,增长5.8%。货物操作量432万吨,港口吞吐量228万吨,分别下降38.5%和15.2%。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0490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电信、邮政、移动、联通业务总量分别完成21510万元、7526万元、23454万元、800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7%、8.1%、20.7%、33.3%。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42.92万门,增长7.6%,固定电话用户达64.27万户,增长14.8%,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5.27万户,乡村电话用户49万户,分别增长15.8%和14.4%。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60部,比上年增加8部。年末移动电话新增用户10.2万户,累计达到34.1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2.6%。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建成联接全市各地的数字数据网和公共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因特网注册拨号用户19864户,因特网主叫电话号码计费用户35609户,宽带用户3923户。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21.01亿元,比上年增长48.1%(同口径增长28.6%)。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9.4%,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11.57亿元。全年财政支出12.53亿元,比上年增长65.1%(同口径增长26.6%)。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科技三项费用及科学事业费、支农资金及农林水部门事业费、文教卫生事业费支出为1976万元、4735万元、25421万元,分别增长92.4%、43.6%、20.9%;城市维护费、抚恤、社会救济及行政离退休、社会保障支出为3208万元、2536万元、3030万元,分别增长23.1%、6.3%、79.7%;行政管理费6000万元,增长4.5%。 金融机构存贷款同步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9.44亿元,比年初增加30.24亿元,增长17.9%,其中储蓄存款137.02亿元,企业存款48.24亿元,分别增长19.4%和12.5%;各项贷款余额119.34亿元,比年初增加20.67亿元,增长20.9%,其中短期贷款96.82亿元,中长期贷款17.14亿元,分别增长16.5%和37.1%。中长期贷款中个人住房、汽车等个人消费贷款12.67亿元,比年初增加4.64亿元,增长57.8%。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676.97亿元,累计现金支出701.3亿元,收支轧差净投放现金24.3亿元。 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全年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0140万元,增长58.1%。其中财产险收入11970万元,人寿险收入38170万元,分别增长23.5%和73.3%。赔付额10499万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财产险6889万元,人寿险3610万元,分别增长20.1%和3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