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宜兴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2 无锡市宜兴市统计局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队伍发展稳定。年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9128人,比上年增长4.6%。其中高级职称1848人,中级职称15196人,初级职称42084人,分别增长12.2%、7.5%和3.3%。全年科技投入2226万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科技三项费用1796万元、科技事业费180万元,分别增长106.7%和13.9%。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市高新技术企业68家,比上年增加21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当年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9只,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23.5%。全年四级科技计划共批准立项267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14项、星火计划9项、重点新产品试制计划7项;省级火炬计划30项,星火计划14项。科技项目的数量居全国县级市前列。

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有48项科研成果获各级科技进步奖。全年申请专利222件,累计1298件,授权专利100件,累计859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共有普通高中14所,招生7377人,在校学生16938人;普通初中50所,招生18399人,在校学生55503人;小学179所,招生10795人,在校学生84020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招生1639人,在校学生4456人;职业中学5所,招生1494人,在校学生3111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招生16人,在校学生352人;幼儿园52所,在园幼儿20027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小学升学率99.4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3%。全市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19.52万人次。高考录取的各类学生3181人,录取率82.1%。

全年用于教育事业的预算内财政拨款1.97亿元,比上年增长21.4%,用于新建校舍、改善办学条件的总投入1.1亿元,新增教育用房面积16万平方米。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发展健康有序。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其中市锡剧团演出场次260场,观众53万多人次。电影放映单位42个,全年放映电影7600场。市级图书馆1个,藏书23.76万册。文化站29个。文化系统举办各类展览58个。一批创作剧目获奖,获无锡市以上各类奖项的6个,《星光灿烂》先后获无锡市“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田汉剧本三等奖、省第六届锡剧节编剧、优秀演出、导演、灯光设计、伴奏、优秀演员、演员等七项奖;《苦海血光》、《湖荡爱情》获黑龙江省文化厅主办的全国性剧本征文二等奖;《架心桥》获省条线三等奖。群众文化丰富活跃,文物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建成广播电视台1个,下设广播中心、新闻中心、节目中心、广告中心、网络中心等,28个镇全面建成有线网,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1.57万户。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20987卷,《宜兴日报》总发行量1040万份,订户数为3.4万户,比上年增长3.5%。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8个;拥有病床床位2780张;卫生技术人员3204人,其中执业医师1284人,执业助理医师264人,注册护师(士)993人。农村村卫生室总数553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38人。

体育事业取得较好成绩。全年举办运动会30次,参加运动会人数9420人次。在省以上赛事中共有26人次获奖牌,其中金牌11.5枚,银牌4枚,铜牌10.5枚。全市各类学校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96.9%。我市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篮球联赛优秀赛区”。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共440个,2002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63个,环保治理总投资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大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烟气黑度自动监控中心建成投用。全市污水废气治理设施的运转率进一步提高,用于污水治理的运行费用为3700万元,废气治理的运行费用18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21.0%。对饮用水源给予重点保护,宜城、九滨、丁蜀水厂的水质达标率分别为96.9%、97.8%、98.1%。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11.95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11.28平方公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106.8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15万人,减少1.34万人;非农业人口29.73万人,增加0.78万人。总户数37.76万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83人。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计划生育率、独生子女率、晚婚率均比上年有提高。全年出生人口6123人,出生率5.71‰;死亡人口6954人,死亡率6.49‰;人口自然增长率-0.78‰。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职工工资总额75838万元,比上年增长3.4%,城镇职工平均工资11553元,比上年增长14.0%。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7%。根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40元,比上年增长5.7%。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2787元,比上年增长19.9%。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5.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9.1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41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86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3.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0.1%、12.9%、1.4%。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所有失业人员失业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各类敬老院拥有床位1857张,收养1774人;建立城镇社区服务中心4个;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4900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893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580万元,筹集福利资金446万元。

注:1、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种植业规模户果树40亩以上,蔬菜10亩以上,花卉、药材5亩以上,粮食品种20亩以上,养殖业规模户饲养量猪为50头以上,羊为30头以上,牛10头以上,禽500头以上,水产30亩以上。

3、公报中有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正式使用时请以本局编辑出版的《宜兴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