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平度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共完成建筑业增加值9.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4%。全市资质在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70429万元,同比增长11.8%。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6亿元,同比增长43.7%。市以上单位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3亿元,同比增长63.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3.4亿元,增长59.7%,更新改造投资3.8亿元,增长66.1%,房地产开发投资4.2亿元,下降5.1%;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3亿元,同比增长23.6%。 2003年,全市商品房屋竣工面积324693平方米,下降1.4%;销售商品房屋建筑面积275012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额3.5亿元。 本年度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点是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08个重点工程重点项目,106个得以顺利实施,成为投资增长的支撑点。公路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外资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是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亮点。 五、交通运输、邮电业和旅游 道路交通建设取得新的进展。2003年,道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年末全市道路总长度达到1398公里,同比增长9.1%。开工建设了同三高速、206高速、平旧路崔召段改造、王新路兰底段、平日路改线段等干线道路,改善了交通条件。平度段大莱龙铁路全线贯通,进一步提高了我市的营运能力。全市柏油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02.6公里,柏油公路覆盖密度达到28.5公里/百平方公里(以上数据不包括村级道路和同三26.4公里高速公路)。 公路运输工具拥有量继续增多。公共交通运营能力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公共交通车辆达到147辆,各类线路班车502辆,客运出租车营运车辆达到134辆。 邮电通讯业加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303万元,同比增长16%。订销报纸1911.43万份,同比下降5.5%。发展电话用户22161户,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1.65万户,同比增长7.5%。其中城市用户58625户,同比增长7.4%,农村用户257909户,同比增长7.6%,每百人拥有电话分别为39.8部、21.7部;电话入户率分别达到88.3%和83.9%。 旅游经济受“非典”影响略有下降。“五一”放假天数减少,人们谨慎出行,大泽山、老龙湾、云山观、桃花涧等风景区游客比上年减少,全年接待游客达74.6万人次,同比下降10.9%;创收5.9亿元,同比下降10.1%。 六、国内贸易 2003年,全市继续贯彻扩大消费需求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努力提高消费需求的同时,大力调整供给结构,不断开拓新的消费点,城乡消费品市场保持了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6亿元,同比增长13.4%。从销售地域看,城市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1.3亿元,同比增长14.5%。农村市场共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9.3亿元,同比增长12.1%。从销售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8.7亿元,同比增长11.7%;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8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他行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1亿元,增长27.3%。从销售经济类型看,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市场份额逐步提高。全年实现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38.2亿元,同比增长11.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63%。 七、对外经济 2003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引进内外资金的一系列鼓励政策,全市上下掀起了招商热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60个,合同外资额428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516万美元,分别增长48.6%、52.7%和74.7%。引进内资项目740个,合同利用内资54.8亿元,实际利用内资33亿元,增长51.4%。项目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引进投资过500万美元和3000万元的大项目73个,其中7个外资项目投资过1000万美元,16个内资项目投资过5000万元。一批大项目的引进落户,为全市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劲。 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出口产品已发展到66个大类1100多个品种,自营进出口企业达100家。全年共实现进出口总值41300万美元,同比增长29.8%;其中进口总值为14143万美元,增长19.6%;出口总值为27157万美元,增长35.8%。其中三资企业出口创汇额20014万美元,增长20.6%,占全市创汇总额的73.7%。 三资企业效益改善,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市169家已投产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4亿元,同比增长82.6%;实现销售收入63.6亿元,增长36.2%;实现利润1.84亿元,是上年同期的两倍;上缴税金2.1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23.9%;三资企业的从业劳动力达到2.4万人,增长42.9%。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3年,全市财税部门加大调控力度,严格预算约束,加强财源建设,努力增收节支,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新口径)57508万元,同比增长22.7%;一般预算收入54868万元,增长23.3%。其中市级实现财政收入21745.3万元;镇级实现财政收入35762.7万元,多数镇(处)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全市财政支出84472万元,同比增长19.9%。 金融运行平稳。各项存款稳步增长,各项贷款适度投放。截止到12月底,金融系统存款余额82.3亿元,比年初增加13.4亿元,增长19.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66.8亿元,比年初增加9.6亿元,增长16.8%。金融系统贷款余额53.3亿元,比年初增加4.4亿元,增长9%,其中短期贷款增长2.3%,中长期贷款增长54.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获新进展。全市共征集各类各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50余项,共有9个科技项目列入平度市2003年科技发展计划,3个项目列入2003年青岛科技发展计划,5个项目列入了2003年青岛市重点新产品计划,1个项目申报了国家科技创新基金。共鉴定科技成果4项,其中2项达国内领先,2项达到国际先进。共取得青岛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1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申报并被认定青岛市高新技术产品8种,申报并被认定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4家,同时原有5家企业顺利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复审验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通过成功承办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有力地推动了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市在教育界的知名度。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92所,教职工达14507人,在校生19.82万人。其中,高中8所,在校生21704人,比去年增加4087人;初中52所,在校生73121人,减少3336人;小学222所,在校生9.18万人,减少7800人;职业中学6所,在校生9707人,增加104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达100%。托幼教育和特殊教育都有所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