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平度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积极开展丰富多采、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丰富了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年末市及镇(处)拥有影剧院28处;各类文化机构45处,其中文化馆1处,科技文化中心30处,博物馆1处,图书馆1处。全市文化系统推出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近100次,共组织各类艺术团体演出223场次,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全市在地市级以上发表、参展、参演作品120余件。顺利通过了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复评,确保“社会文化先进县”的荣誉称号.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2003年春天面对国内局部地区爆发的非典疫情,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急动员,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沉着应战,认真落实“堵、防、教、治”措施,卓有成效地开展了非典防治工作,取得了抗击非典的阶段性重大胜利。认真总结防治非典斗争经验,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长效机制,完善了传染性疾病防治网络体系,加大了全市卫生设施建设力度,城乡卫生医疗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54处,其中医院37处。各类医疗机构拥有医疗床位2446张,卫生技术人员2801人。其中,各类中级以上技术人员853人,占30.5%。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3年,我们从不同角度、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了28次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我市全民健身工作多次受到省、市体育局领导的表扬和肯定,荣获“山东省全民健身宣传月活动先进单位”、“青岛市登山运动优秀组织单位”、“青岛市全民健身先进集体”、“青岛市先进体育社团”等称号。一年来,向青岛市以上体育部门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己注册的)26名,培养了20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参加青岛市优秀队集训的队员达61人。3月份,在青岛市春季田径运动会上,我市代表队勇夺6枚金牌,以总分223分超出第二名70分的绝对优势,取得了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两项第一;6月份,参加了青岛市青少年拳击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9月份,参见了青岛市射击比赛,获得移动靶、女子手枪两项第一;11月份,参加了青岛市柔道锦标赛、获少年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和男子组两个团体总分第一名。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全市以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按照城市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的要求,城乡建设迈出重大步伐。2003年,全市改建了兰州路、泉州路、广州路南段、锦州路、徐州路等市区道路,实施了现河整治及外环路综合治理工程,为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规模的膨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投资150万元实施了小双山垃圾处理场续建工程,通过BOT方式引资4500余万元建设来同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资1000余万元,先后对青岛路、红旗路、人民路、福州路等市区主要道路进行了亮化,同时对铜牛标志物、会堂游园广场及荷花湾桥、红旗路桥、人民路桥、青岛路桥实施了景观照明,对江北市场、展览馆、图书馆等大型建筑实施了泛光照明,共安装各类灯具2500余盏;先后完成了广州路、平营路绿化续建,现河两岸综合整治续建,红旗路东段配套,西南外环路植树等一系列绿化工程,到2003年底,市区绿化总面积达到1181.27公顷,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1.8%,人均绿地面积9.3平方米。 生活小区建设步伐加快。2003年,市级房地产企业新开工面积46.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8.7万平方米,开发节奏明显加快,房地产市场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全年新建商品房交易面积就达到42万平方米,二手房市场成交面积5.6万平方米。全市已建成怡河苑、福安花苑、东宁苑小区、千佛阁小区、世纪花苑、福乐花苑、阳光花苑等19个住宅小区,总面积约180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力度,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03年,全市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实施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燃煤锅炉淘汰和餐饮业治理整顿等专项治理活动,建成了一期工程日处理3万吨的同和污水处理厂和第二个大气自动监测站,现均已投入运行,城市环境质量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003年度大气环境质量中PM10年平均值达到0.073毫克/立方米以下;二氧化硫年平均值达到0.044毫克/立方米以下;二氧化氮年平均值达到0.018毫克/立方米以下。全年大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50天,占95.9%。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认证点位)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达到54.0分贝,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达到67.0分贝。工业企业废水、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10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辖区锅炉、窑炉、茶水炉无冒黑烟现象。2003年共对7963辆机动车进行了尾气排放检测,尾气达标率为85.0%。 十二、人口、就业、人民生活 人口:全市人口总量低速增长。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在平度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共有132.8万人,比上年增加610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6.76‰,比上年低3.5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6.81‰,比上年高0.0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4‰。与上年相比,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3.5个千分点。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为1340413人。 就业: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职工人数7.3万人。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17%;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为81.03%。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加统筹人数净增5860人,彻底扭转了缴费人数负增长的局面;全市参加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平稳推进,全市已有11万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建立了大额医疗互补制度,原大病统筹范围的企业和职工基本实现了新老制度的转换,并加快了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步伐。 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快增长。2003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9810元,同比增长13.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613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36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4359元,同比增长7.95%。 注: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国内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 2.公报中的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