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即墨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2 青岛市即墨市统计局

199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年初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目标,大力实施富民强市战略,在调整结构、启动内需、增加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下,整个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态势,工农业生产与效益同步增长,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市场繁荣,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了适度的增长速度

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92.67亿元,同比增长1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17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39.5亿元,增长22.9%,第三产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22.5%,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18%的目标。

产业结构调整有新的进展,第三产业比重稳定上升

全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上年的27.3:40.2:32.5调整为23.9:42.6:33.5,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1.0个百分点。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已逐渐成为我市工商业的支柱

进几年,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市的工商业改制已基本完成。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股份有限公司等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已逐步建立起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迅速,年末全市已有私营企业2908户,个体工商户50922户。共注册资金4.7亿元,从业人员11.35万人,个体裁私营业户99年实现工业产值7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4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1.5%和80.8%,个体私营税收10245万元,比上年增长34.3%。

全社会从业人员结构出现新变化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59.5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30.18万人,第二产业18.2万人,第三产业11.14万人,三资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由上年52.4:30.6:17.0变为50.7:30.6:18.7。在全部从业人员中,单位从业人员7.36万人,离岗人员1.67万人。

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工商企业经营仍然困难,工农业生产投入不足,种植业结构亟待调整,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农民增收难度大。

一、农业

比上年增长11.1%,农林牧渔业结构有了新的改善,农林牧渔业的比重由上年的45.3:0.4:20.3:34.0调整为42.7:0.4:19.3:37.6,农业总产值99年达到38.87亿元。

农作物生产获得丰收。

99年进一步加大了对种植结构的调整力度,适度压缩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了花生蔬菜为主的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全市示范基地及服务实体达到195个,99年新增大棚7104亩,种植业结构有所改善。

植树造林取得新进展。

全市完成造林面积679公顷,四旁植树90万株,育苗面积235公顷,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19.8%。

牧业生产继续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全市年末共有畜禽规模化养殖专业场1244个,养殖小区280个。

渔业生产迅速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28.22万吨,比上年增长18.3%,其中:海洋捕捞12.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海水养殖15.08万吨,比上年增长39.4%,淡水养殖0.64万吨,比上年增长14.4%。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2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8.4%,全市拥有各种机动船2875艘,比上年增长9.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1.2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837项。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1.8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3%,农用汽车1526台,农用拖拉机23780台,拖拉机机引农具57252台,机耕面积8.01万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67万公顷,化肥施用实物量17.13万吨,比上年减少1.5%,农村用电量2775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7%。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在改革中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市属工业已破产兼并企业15家,改制16家,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改制已基本完成。由于加强了工业项目的外引内联工作,重点扶持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使之上规模、上水平、创名牌,工业生产稳定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好转,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5.8亿元,同比增长21.1%。

工业生产、销售稳定增长。全市共有工业企业11491个,完成总产值152.3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完成产值58.91亿元,同比增长6.9%。限额以下工业完成产值93.4亿元,同比增长22.5%。全市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48.84亿元,增长17.2%,限额以上工业完成55.82亿元,增长9%。限额以下工业完成93.02亿元,增长22.8%。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利税8.04亿元,增长40.2%,实现利润4.73亿元,增长64.6%。其中:国有工业、集体工业均比上年下降。三资企业扭亏为盈,上年亏损4193万元,99年转为盈利6223万元,个体私营企业效益增幅较大。143家限额以上工业虽然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8258万元,仍有34家亏损,亏损额9787万元。

建筑业快速发展。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加大,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全市五级以上建筑企业34个,完成建筑产值6.75亿元,比上年增长72.6%,实现利润1179万元,比上年增长88.9%,亏损企业由去年9家减为4家,竣工房屋面积7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6.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国家鼓励和扩大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高速增长。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25亿元,比上年增长47.5%。其中:市以上投资11.34亿元,增长122.7%,市以下投资6.91亿元,下降5%。

五、国内贸易业

在国家采取增加职工工资、降低利率、开征利息税、扩大消费信贷等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的作用下,城乡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市、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7.83亿元和18.63亿元,分别增长22.4%和14.6%,城市场明显旺于农村市场。从经济类型看,我市个体私营企业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实现零售额达到21.4亿元,占全市零售总额的80.8%。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经近几年新建、扩建和完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全市已有市场总数128处,形成了以服装批发市场为中心,以皮鞋、生猪等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的市场群体。全年集贸市场共实现成交额144亿元,增长25.1%。

六、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业

99年,我市采取了一系列吸引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对外开放的软硬环境不断改善,利用外资快速增长。全年共新签外资项目80个,合同利用外资1184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045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8%、55%和29.6%,截止年底,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其中:韩国、新加坡、香港成为我市外资的三大来源地。我市正常营业的三资企业164家,实现产值36.24亿元,实现税收7973万元,比上年增长77.8%,从业人员3.5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