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胶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胶州市统计局 (2001年2月26日)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央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启动内需、增加投入、扩大出口等一系列宏观政策积极调控下,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市场活跃,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改革和发展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初步统计,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03.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6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51.9亿元,增长31.2%;第三产业增加值32.8亿元,增长15.9%。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高幅度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31028万元,增长30.5%,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财政总支出39639万元,增长30.9%。其中地方财政支出33281万元,增长31.6%市场物价运行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7%。 结构调整有新的进展 产业结构有所变化,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21.6:46.2:32.2,调整为今年的18:50.3:31.7%。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限额以上工业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经济、股份制及三资企业等其他经济类型分别占3.6%、40.9%、55.5%;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零售额的62%。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2000年末,全市个体私营工商户达33250户,其中个体31200户,私营2050户,分别比上年增加4566户和172户。 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入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全市企业改制总数达到1118户,改制面达到99.3%。新型的企业领导体制、激励约束机制及国有、集体资产监管体制的运行,使改制企业以崭新的面貌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改制后的企业运行日趋规范,劳动就业、社会保险、住房制度等配套改革继续深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转型中的结构性、机制性矛盾仍需下大力气加以解决;部分企业和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生产经营仍较困难;收入分配差距有拉大趋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市场启动难度较大。 二、农业 农业稳步增长。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中心,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效益型农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 全年种植业生产因受结构调整和天气干旱的影响,粮食产量有所减少,蔬菜产量增长较大。 林业生产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7公顷,全年完成幼林抚育实际面积3583公顷 畜牧业生产增速加快。畜牧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畜牧龙头企业、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加快,畜禽产品产量增加。 渔业生产发展良好。全年水产品总产量95379吨,增长10.3%。其中,捕捞产量29866吨,养殖产量65513吨,分别增长3.7%和13.6%。海、淡水养殖面积5405公顷,增长3.2%。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2.2万千瓦,增长10.7%。农用拖拉机13598台,增长8.0%,农用汽车1656辆,增长2.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4.23千公顷。化肥施用量41332吨,农村用电量35821万千瓦小时,增长20%,地膜覆盖面积8280公顷,增长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在改革和调整中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7.7亿元,增长30.8%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限额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28亿元,增长23.6%。其中:市属工业完成3.4亿元,增长3.8%,乡镇办工业完成15.2亿元,增长18.8%,独资工业完成9.3亿元,增长40.8%。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增长。2000年全市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84.8亿元,增长18.7%,其中限额以上101.1亿元,增长26.4%,实现利税113736万元,增长59.8%,其中限额以上75522万元,增长90.4%,实现利润49936万元,增长110.9%,其中限额以上37843万元,增长170%。企业产销衔接水平提高,全年产销率为98.4%,提高0.2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发展。据测算,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2亿元,增长37.9%。全市资质五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共52家,建筑业总产值达22.2亿元,增长26.9%,实现利税8749万元,增长9.9%,其中利润3577万元,增长10.4%。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0年,市委、市政府继续采取了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1亿元,增长53.1%。其中市及市以上单位完成投资15.8亿元,增长55.4%,在市及市以上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46869万元,增长49.8%,更新改造投资9036万元,下降49.4%,房地产开发投资44926万元,增长91.4%。 房地产业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加快迅速发展。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10万平方米,增长82.4%新开工面积65.4万平方米,增长54.3%,竣工面积38.4万平方米,增长59%。商品房销售快速增长,全年销售面积28.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3.8%,商品房销售额2.8亿元,增长50.5%。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改革步伐加快,进一步向适应市场需求方向推进,运输和通讯的服务质量有所提高。交通运输业全年完成货运量624万吨,增长8.3%。其中公路货运量598万吨增长9.9%;完成客运量1160万人次,增长17.5%。其中公路客运量1100万人次,增长17.9%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不含移动通讯和无线寻呼)12567万元,增长24.7%。全市交换机总容量已达211022门,增长46.4%。到2000年底,全市电话机总数已达139717部,增长61.2%,其中:住宅电话125330部,增长66%。电话普及率已由上年的11.5部/百人增至18.4部/百人,全市移动电话发展到3.8万户,增长72.7%。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 六、国内贸易 随着增加居民收入、降低银行利率、扩大消费信贷、开征利息税、延长假日时间等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的实施,宏观调控效应进一步显现,城乡消费品市场趋向活跃。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1062万元,增长15.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22664万元,增长15.2%,餐饮业零售额29892万元,增长19.1%,农业生产者零售额38636万元,增长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