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阳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8年全区新引进内资项目196个,合同利用内资1642080万元,增长7.7%;实际利用内资1104339万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78个,合同利用内资1148180万元,实际利用内资392187万元。新引进投资过亿元的内资项目24个,合同利用内资819080万元,实际利用内资169027万元;青岛市以外投资5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53个,实际利用内资425198万元,增长10.4%。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年末民营业户达31399户,注册资本1612585万元,从业人数22.3万人。其中,私营企业8531家,注册资本858154万元,从业人数6.2万人,个体工商户21767户,注册资本43027万元,从业人数8.6万人。民营经济实现税收312592万元,增长26.2%。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2008年全区财税总收入(不含土地出让金)实现519848万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国税290017万元,增长13.9%;地税173138万元,增长24%;财政56693万元,增长48.5%。全年辖内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45536万元,增长21%;地方财政收入(不含土地出让金)147233万元,增长20.8%;地方财政支出(不含土地出让金)217941万元,增长39.7%。 金融平稳运行。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961167万元,比年初增加541908万元,增长22.4%,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881885万元,比年初增加524614万元,增长22.3%。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1453597万元,比年初增加307821万元,增长26.9%,其中,人民币储蓄余额达1431552万元,比年初增加307552万元,增长27.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410122万元,比年初增加46616万元,增长2%,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289152万元,比年初增加127908万元,增长5.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以新材料产业园和新材料工业团地为载体,以新材料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依托,着力打造具有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7.01%;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270亿元,增长18%;全年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6项,其中,国家级13项,市级25项,区级77项,争取上级科技扶持资金1349.5万元;按照国家新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8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全年共组织实施新材料项目12项,新材料企业累计发展到130家;全年专利申请达到1403件,累计达到4590件;授权量379件,累计达到2230件;全年全区共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15次,引进转化科技成果18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1项;获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通过中期评估,城阳区再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8年,全区新增6处市级规范化学校、5处省级示范幼儿园、1处市级示范幼儿园。目前,普通中小学省级规范化学校30处,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57处,分别占学校总数的36.14%和68.67%。全区校园网建成率达到94%。年末,全区共有各类中小学校217所(含幼儿园),招生人数26299人,毕业人数20008人,在校人数93148人,教职工人数7120人,包括专任教师5920人。其中,普通中学16所(包括高中3所,初中13所),在校学生24071人;职业学校6所(含民办学校),在校学生19475人;小学66所,在校学生35707人;幼儿园128所(含民办幼儿园),在校学生13774人,特殊教育1所,在校学生121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区拥有图书总量108.5万册(不含学校),区图书馆年流通人次15.4万人次,流通总册次12.5万册次,入藏文献6000多册,书刊402种。年末全区共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2600余家,从业人员7万多人。初步形成了以文化产品制造业、文化旅游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青岛国际工艺品城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卫生事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08年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345981人,参保率达到99.3%。全区共有区级公立医院3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处,市管医院1处,私立医院5处,社区(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及学校企业医务室779家,急救分中心4处,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1处、区疾病控制中心1处、街道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工作站8处、区妇幼保健所1处、区消杀站1处。全区共有医生1028人,注册护士856人(含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区开放床位1963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3.92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248人,区、街道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 1734人,其中医师 680人,护士766人,药剂人员 97人,医技人员 82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109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47人。 群众体育发展较快。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旋律,举办好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大体育活动。2008年圆满举办了城阳区第七届市民运动会和全民健身万人健步行活动。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提升。2008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99.1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66%。年内全区污水管线新增46.6公里、达到470.6公里,其中主干管236公里,全区污水收集率达到82.7%,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9.3%。进一步扩大热力供应范围,新增热水锅炉1台,铺设供热管道7公里,新增供热面积70万平方米,累计达到260万平方米。年内全区新发展天然气用户1.3万户、达到6.5万户,全年新铺设中低压天然气管道52公里,累计达到457公里,覆盖全区8个街道。加快弱电共用管网建设,年内完成管网敷设102孔公里。稳妥有序推进旧村改造,年内新启动了东流亭、红埠、西后楼3个社区的旧村改造,全区拆迁民房6287户、拆迁企业47家,拆迁总建筑面积67.2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居民安置楼148栋,建筑面积约59万平方米。全区已累计完成41个社区旧村改造,旧村改造拆迁总面积约455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楼约498万平方米,腾出土地8000余亩。 公路建设成效显著。辖区内乡道以上的高速公路52.8公里、普通公路里程达到388.1公里,全区在册公路总里程达到441.9公里,公路密度保持在79.9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区镇村公路和园区道路通车里程达到729.9公里,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1171.8公里,公路总密度达到212.3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县(区)级前列。公路好路率保持在86.2%以上。 环境保护得到加强。2008年辖区环境空气质量按功能区达标,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分别达到了0.098毫克/立方米、0.046毫克/立方米、0.027毫克/立方米;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了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昼间52.1分贝,夜间45.2分贝,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昼间68.8分贝,夜间63.2分贝。共审批建设项目317个,项目总投资63.17亿元,其中环保投资2.93亿元,验收项目478个,“三同时”合格执行率一直保持100%。完成区政府ISO14001管理体系监督审核,有18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