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黄岛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2 青岛市黄岛区统计局

2008年,工委、管委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全区经济总量稳步提升,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任务,总体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8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08.18亿元,增长16.2%(现价增速20%),总量占全市比重达到15.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总量在全市继续保持首位。完成二产增加值484.29亿元,增长18%,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首位,总量占全市比重达到19.8%,增速高出全市5.5个百分点;二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4%,仍是支柱产业。实现三产增加值220.7亿元,增长25.8%,总量占全市比重达到11%;近年来,第三产业的发展一直保持在20%左右的较高增速,远远高于全市水平,总量居全市第二位。

2008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497.2亿元,增长28.2%,地方财政收入73.9亿元,增长22.7%,其中,开发区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92.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6.9亿元,分别增长9.5%和0.7%;完成税收收入92.5亿元,增长24.5%,其中开发区完成66.9亿元,增长25.3%;开发区完成财政支出48.2亿元,增长4.6%。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321069人。人口出生率10.82‰,死亡率3.5‰,自然增长率7.31‰。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50元,增长14.02%,职工平均工资27885元,比上年增长16.02%;农民人均纯收入9659元,增长14.13%;人均储蓄达3.68万元,比上年增加9003余元。

二、工业

2008年,我区规模工业努力克服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仍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统计资料显示:全区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972亿元,同比增长44.36%,总量位列全市第一位,占全市比重24.4%,比去年提高3.5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市22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工业9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工业的贡献率高达43 %。实现增加值448亿元,同比增长21.1%,占全市比重22.19%,比去年提高0.4个百分点;实现出****货值413.4亿元,同比增长16.3%。

重工业引领轻工业发展。2008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完成产值1057.58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3.6%,增速为52.64%,高于规模工业增速8.3个百分点,高于轻工业增速11.2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速26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的贡献率为60%;轻工业完成产值914.42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6.4%,增速为41.44%。

股份制经济引领各种所有制类型工业发展。2008年,股份制经济企业完成产值537.25亿元,占规模工业的27.23%;增速为132.58%,高出规模工业增速88.22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速22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的贡献率为50.4%。

石化产业引领六大产业集群发展。作为六大产业集群中数量最多、发展最快的产业群,石化产业集群80家企业全年完成产值475.79亿元,增长134.22%,高出规模工业增速89.9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产值的24.1%,拉动规模工业增速20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的贡献率为45%。全年我区六大产业集群170家企业完成产值1552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8.7%,增速为60%,高出规模工业15.6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产值的贡献率高达95%。

汽车造船引领装备制造业发展。汽车造船制造业共有27家企业,是装备制造业中企业数量最多,增速最快的产业,完成产值115.6亿元,占装备制造业总量的27.2%,同比增长52.69%,高于规模工业增速8.3个百分点。全年我区140家装备制造业企业完成产值424.68亿元,同比增长23.98%

三、服务业

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2008年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20.7亿元,增长25.8%,总量达到全市的11%。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87.53亿元,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33.29亿元,其他服务业99.89亿元。

交通运输

前湾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增长13.3%,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002万标准箱,增长6.6%;共完成公路客运量2292万人,同比增长23%,客运周转量30972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3%;货运量7493万吨,同比增长15%,货运周转量17340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5%。

社会消费品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全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66637万元,增长22.95%。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65258万元,增长21.6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77960万元,增长27.1%。在消费品市场中,非公有经济增长25.7%,其中私有经济增长25.67%。从消费结构看,“吃、穿、用”三大类商品保持均衡增长。

邮政、电信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4212万元;实现通信业务收入1.65亿元。截至2008年底,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3万门,ADSL容量5.5万户端,固定电话网、宽带数据通信网、无线市话网、视频监控网和CDMA、GSM移动电话网已经覆盖全区。大中型企业上网率达到99%以上。

金融业

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294.4亿元,比年初增加40.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118.2亿元,比年初增加25.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08.9亿元,比年初增加51.8亿元。

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共有各类学校56所,其中:普通中学11所,职业中学14所,小学31所;年末在校学生80360人,其中普通中学人,小学14871人,职业中学40233人;年末专任教师4006人。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区各类卫生机构达186处,实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174人,医疗病床达到1192张。

四、对外经济

2008年,全区共批准外商和港澳台投资项目140个、增资项目47个;新批及增资外资项目累计总投资20.3亿美元(新批项目总投资11.79亿美元),同比增长26%;合同利用外资16.9亿美元(新批项目合同利用外资6.6亿美元),同比增长20.1%。其中新批投资过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20个,同比增长11.1%。全年我区实际利用外资12.5亿美元,同比增长25.3%。

截止到2008年底,全区累计批准外商和港澳台投资项目2131个,总投资176亿美元,合同外资1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8亿美元;其中引进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累计达405个,引进30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65个。引进总投资过亿美元以上大项目17个。

从投资者所在区域来看,亚洲投资项目仍为主体,第三方国家投资项目增势迅猛,欧美国家投资下滑明显。

新批过千万美元大项目20个,累计总投资10.7亿美元。主要包括:总投资9800万美元的青岛宜德能源有限公司、总投资9200万美元的青岛武船麦克德莫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总投资8000万美元的青岛神钢焊接材料有限公司、总投资8000万美元的青岛凯瑞旅游置业有限公司、总投资4200万美元的安博(青岛)仓储有限公司等项目。其中,青岛神钢焊接材料有限公司是在我区设立的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日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