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桐庐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2 杭州市桐庐县统计局

邮电通信

邮电通信业务稳步增长。2005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28431万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电信业务收入26665万元,邮政业务收入176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3%和11.6%。年末全县电话用户合计42.87万户,比上年增长13.9%。其中本地电话用户19.62万户(含小灵通、公话等),比上年末增长7.6%,拥有量由上年末的46.24部/百人提高到49.63部/百人,移动电话23.2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9.3%。电话普及率达108.5%,本地电话普及率49.6%,移动电话普及率58.8%。年末宽带用户3.1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0.66万户。

金融保险

金融运行健康平稳。存款继续上升,贷款增长较快。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7.03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85.79亿元,比年初增加10.80亿元,增长14.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7.45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57.30亿元,比年初增加8.79亿元,增长18.1%。全县金融机构实现利润1.92亿元,比上年增加0.67亿元。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年末不良贷款余额2.98亿元,全年减少0.12亿元,不良贷款率5.19%,下降1.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银企合作得到加强。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12家保险机构全年保费收入16917万元,其中财产险4990万元;人寿险11927万元。已决赔款及给付3819万元,其中财产险2930万元;人寿险889万元。

旅游产业

旅游综合带动效应不断增强。2005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28.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9%。景点接待游客219.02万人次,增长14.8%;其中接待国外和港、澳、台游客1.68万人次,增长51.2%。全社会旅游总收入14.01亿元,比上年增长54.0%,其中景点门票收入4955万元,增长19.0%。圆通寺对外开放,一批新的景点、宾馆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农家乐”乡村旅游得到推广。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走出低迷,恢复了较快增长。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共62家,有开发项目的企业24家。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22亿元,增长38.2%;施工面积114.9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3%;竣工面积29.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8%;商品房销售面积25.7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0.1%。

市场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涨幅有所回落。2005年我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8%,涨幅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较为明显是食品类,达到104.3%,其中粮食类上涨2.9%,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0.2%,蛋类上涨13.7%,鲜菜类上涨21.0%。

二、改革开放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外贸出****货总值11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外贸出****货总值占全县工业销售产值的39.5%,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年末有外贸生产企业975家,比上年末增加107家。现有外贸自营出口权企业128家,比上年增加36家,自营出口总额3.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5%。

招商引资

2005年利用外资项目28个;协议外资772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0.5%;实际利用外资2584万美元,下降16.0%。项目规模有所扩大,全年新批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7个,协议外资5312万美元,分别占新批项目数的25.0%和协议外资额的68.3%。年末共有三资企业234家,比上年增加28家。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参加养老保险统筹5.69万人,统筹金额19532万元,支付养老金17760万元,分别增长21.3%、12.9%、10.1%。其中企业参保46905人,比上年增长21.8%,统筹金额12475万元,增长24.5%,支付养老金10306亿元,增长15.6%;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人数9969人,增加90人,统筹金额7057万元,支付养老金7454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机关企事业单位1325个,增加191个,参保人数达42039人,其中企业职工26463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15576人,参保人数比上年净增2089人。全面推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到年底有8673人已进入保障制度。全县共有敬老院10个,收养老人519人;福利企业31家,安置残疾职工715人。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136人,比上年增加655人,发放保障金394万元,增长29.2%。

三、社会事业

科技

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提升县域科技综合实力。努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家,市级行业研发中心2个。加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力度,今年实施县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02项,资助资金300万元,列入国家、省、市级项目38项,其中国家重点火炬1项,一般火炬1项,重点新产品1项,创新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7项,市级项目27项。完善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积极探索与高校科技合作平台。网上技术难题招标项目2项,产学研合作项目2项。全县认定登记技术合同45项,合同成交额1308万元,比上年增长10.7%。申请专利授权429项。

科技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县共有各类在聘专业技术人员15520人,比上年增加711人,其中高级职称237人;中级职称3950人;初级职称11333人。

教育

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整体教育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巩固率99.91%,高中入学率92.09%。全县共有全日制小学35所(不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和教学点),在校学生27830人,全年新招生3838人,毕业4558人。全县共有普通中学31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23231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7275人;全年新招生6901人,其中普通高中新生2434人;毕业学生8432人,其中普通高中毕业生1897人。全年输送大中专(含技校)生2761人,比上年增加34人。全县共有幼儿园133所,在园幼儿10646人。成人教育发展良好,全年广播电视大学在校大中专学生3236人;毕业593人。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586人次,获得单科结业1278科次,本年毕业116人。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基础教育资源整合方案,创建省级教育强镇1个,省级示范学校4所。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县。

文化

文化事业成果丰硕。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取得成功。全年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项2个、省级5个、市级1个。继续开展“淡化时节,文明过节”活动,扎实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