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桐庐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五”计划和年初确定的目标,努力克服国家宏观环境偏紧和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继续增强,在全国百强县(市、区)评比中跃居第72位。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03.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0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62.04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31.09亿元,增长16.5%。从构成看,三次产业结构为10.1∶59.9∶30.0,第二产业仍是推动我县经济的主要力量。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26246元,比上年增长17.9%,按年末汇率折算达3252美元。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财政总收入达到102788万元,实绩比上年增长44.4%,同口径增长13.6%,其中上划中央财政52013万元,列杭州五县市第二位,地方财政收入50775万元,实绩分别比上年增长78.9%和20.5%,同口径分别增长19.5%和8.2%。财政总支出69348万元,增长17.1%。 农业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我县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着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2005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农业生产继续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5904公顷,比去年增加809公顷,增长2.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7085公顷,比上年增加138公顷,增长0.8%,占农作物总面积的47.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8471公顷,比上年增加710公顷,增长4.0%。全年实现农业产值9.03亿元,比上年增长9.6%。 林、牧、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79公顷,幼林抚育面积3159公顷,实现林业总值1.10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全年肉类总产量22196吨,禽蛋3284吨,蚕茧3675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2.5%、2.8%、17.7%。实现畜牧业产值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4.8%。水产放养面积2.17公顷,水产品产量6384吨,同比减少1.1%,实现渔业产值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全县共有36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1.02亿元,其中13家出口型企业实现出口2.94亿元,2家企业被命名为杭州市外向型农业企业。共有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涵盖我县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省市县三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超额完成计划,全年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总土石方532.53万立方米;投入资金28378万元(不包括劳动力折价)。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9.4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3.4%。年末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4.05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9.26千公顷。农林牧渔业生产用电量160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0%;化肥施用量(折纯)8158吨。 工业 以“两项服务”、“两项制度”为抓手,继续狠抓招商引资和工业投入不放松,工业经济仍保持快速增长。全县工业总产值达282.49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增幅居杭州七县市(区)第一位。其中县属工业总产值280.77亿元,增长34.8%。全县工业销售产值277.57亿元,增长34.8%,其中县属工业销售产值275.86亿元,增长34.7%。全年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25% 规模工业不断壮大。规模工业企业(当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达453家,其中销售产值达亿元以上企业31家,5亿以上企业1家。规模工业总产值157.39亿元,总量增长46.3%,占工业总产值的55.7%,比重超过规模以下工业。规模企业实现利税8.15亿元,其中利润4.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5%和19.6%。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新的工业经济增长亮点正在显现。规模工业中纺织、皮革服装及其制造、服装制造、文教体育用品制造四大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4.77亿元,比重为56.3%。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为7.57亿元、6.57亿元、6.25亿元、3.0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1%、25.7%、78.1%、76.7%,销售收入合计所占比重17.6%,正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所回落。2005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70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增幅回落10.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计划总投资在500万元,不包括房地产)投资34.42亿元,增长29.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1.39亿元,增长7.5%。房地产投资8.22亿元,增长38.2%。限额以下投资17.12亿元,下降7.3%。农户投资2.94亿元,增长79.9%。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额达54.6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11亿元;第二产业投资37.47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9.8%,成为保持全县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第三产业投资17.10亿元,增长76.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7.3%。50万元以下项目及农户投资8.02亿元。 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提前蓄水发电,毕浦电站如期开工建设,杭千高速顺利开通,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开工。 建筑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县共有建筑企业48家,其中二级企业6家,三级企业42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8亿元,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0.01万元/人。房屋施工面积24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6%;房屋竣工面积107.7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1.3%。 国内贸易 商贸服务业活跃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23.73亿元,餐饮业3.22亿元。商品交易市场稳步发展,全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7个,其中亿元市场2个。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9.90亿元,比上年增长6.1%。商业经营业态不断增多,各种连锁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不断涌现。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公路路网建设发展迅速。2005年末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1228公里,其中县管养里程882公里。国、省道及县(乡)公路继续得到改善,其中通村康庄公路工程成绩尤为突出,全年完成通村公路路基路面改造438公里。全年新建公路204公里,改建公路145公里,新增等级公路204公里。年末全县路面硬化里程1168公里,公路硬化率从上年末的82.02%提高到95.11%,形成了县域“40分钟交通圈”。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130441万吨公里;增长19.5%;客运量193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076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0%和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