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桐庐县198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2 杭州市桐庐县统计局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一九八九年,在贯彻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宏观调控方针上,收到显著效果。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2585万元,比上年减少1767万元,压缩12.3%。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18万元,比上年减少1954万元,压缩14.1%。其中全民单位完成3537万元,比上年下降20.0%;集体完成1912万元,下降17.0%;城乡私人建房投资4130万元,下降6.2%。全民和城镇集体投资结构也有所豪华,在投资额中,生产性投资3650万元,非生产性投资1799万元,二者之比,由上年的75.7:24.3变为当年67:33。此趋势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新增固定资产5587万元。全县共竣工房屋面积9757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5%,其中住宅面积4759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3%,共竣工商品住宅3.6万平方米/557套。

由于投资规模的控制,建筑生产下降。年末,全县各类建筑安装企业从上年的41个减少到36个。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继续有所发展,紧张状况有所缓解,交通条件不继改善。分水江上的第六座公路――瑶琳分水江已建成通车,第七座――横村公路桥也即将建成。尤其是全县人民关注的富春江大桥已全面开工。

由于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和调高客运价格,客、货运量均有所下降。一九八九年交通部门各种运输工具的旅客、货物运输量如下:

一九八九年           比上年增长%

货  运  量     49.21万吨             -17.4

其中:公路     22.83万吨             -14.2

水路     26.38万吨             -21.0

货 运 周转量     5703.98万吨公里          1.3

其中:公路     1677.83万吨公路          -26.6

水路     4026.15万吨公里          20.4

公 路 客运量     491.81万人             -2.9

公路客运周转量     17214.28万人公里          -13.3

邮电通信事业有较大的发展。一九八九年邮电业务总量为329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计费322万元,增长10.6%。邮电通信量270万元,增长18%。年末,拥有镇内电话2129部,比上年增加298部,农村电话2725部,增加145部。年末长途直拨有权用户已达86户,可与全国各地直接通话。

但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事业尚不适应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尤其是公路建设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

五、商业  外贸  旅游

一九八九年,过快的消费增长得到控制,部分消费者从抢购商品转为储币待购,市场出现了近几年来未有的商品供应平稳状态。但下半年又出现了流通不畅的暂时困难。我县全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26938万元,比上年下降4.6%。在社会零售总额中,居民消费品零售额21672万元,下降4.2%;社会集团零售额1357万元,下降23.6%;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3909万元,增长1.9%。

整顿流通秩序取得初步成效,清理公司,实行彩电、农资专营,开展商品质量检查,加强市场、物价管理,使市场秩序有所改善。

一九八九年,对外经济在面临多种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努力开拓和发展外向型经济,外贸事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年外贸收购总额16479万元(实际价)。其中县外贸公司的外贸收购额13059万元,比上年增长39.4%。

一九八九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的旅游事业出现了重大滑坡,桐庐也不例外。旅客人数从八八年的112.7万人次,下降到八九年的85.68万人次。减少了27.02万人次,下降24%,回到八二年的水平。旅游总收入从八八年的1520.1万元下降到1089.91万元,减少430.19万元,减幅为28.3%,然而,在严峻的形势面前,由于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旅游事业仍然在困难中发展、在曲折中前进。一九八九年,经县人民政府和东方中药企业集团联合筹备,在县旅游局牵头和主持下,取得医药、文化部门的支持,在桐庐推出了“首届华夏中药节”。这是一项寓经济、文化、历史、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项目。在此期间,来自全国医药、旅游文化、城建园林和大专院校的243名著名人士参加了朝圣活动,14000多名游人瞻仰了历代中医大师的大型塑像。30多名江南名医为1200多名患者诊治了疑难病症。东方中药企业集团17家成员厂家云集桐庐展销近百种名貴成药,中央和地方27家新闻单位派记者前来采访,全方位报导了桐庐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提高了桐庐的知名度。华夏中药节,既是一项弘扬民族文化的创举,又为振兴地方经济开拓了一条新路。

六、财 政 金 融

一九八九年,财税工作克服了各种困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县预算内财政收入达6369万元,比上年增长13.5%。

县财政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方针,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在完成上缴任务的前提下,精打细算,合理安排全县的各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资金和各项经费的开支。一九八九年,全县财政支出为4850万元,比上年增长12.5%。

一九八九年,金融部门积极组织存款和引进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同时,又为加强宏观控制和市场调节,发挥了积极作用。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8303万元,比上年增长13.1%;货款余额37949万元,比上年增长18.2%。银行现金收入42803万元上年增长8.2%;现金支出47178万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工资及个人支出12797万元,比上年增长15.8%。城乡储蓄大幅度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7512万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城镇储蓄8387万元,增长33.1%,农村储蓄9125万元,增长27.5%。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一九八九年,保险费收入405万元,比上年增长39.3%。

七、科学 教育 文化

科技工作。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89年,新上重点科研推广项目20项,连同上年结转7项共27项,其中列入省、市计划的7项,经一年的努力,实施情况良好,截止年底已完成的20项中,多数技术水平较高,经济效益明显。新开发的名茶“雪水云绿”蝉联省一类优质茶和市名茶奖。到年末,列入省、市、县“星火计划”的33个项目中,已投产的21项,通过鉴定验收的11项。当年新增产值4221万元,利税386万元。列入省、市“星火计划”的“横村镇出口创汇星火密集区”的建设成效显著。年末,全县共有县级学(协)会32个,会员总数达2419人;乡镇科协36个,会员2442人。1989年还首次开展了农民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为972名农民技术人员评定了技术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