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重庆市荣昌县统计局

表5  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2006年(万元)比上年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41030.4一、按管理渠道分      建设与改造投资22619334.0#工业13143144.7    房地产开发投资362173.6二、按登记注册类型分      国有经济投资6166114.0    集体经济投资70     私营个体经济投资12897311.0    港澳台经济投资      外商经济投资1500     其他经济投资70206221.3三、按城乡分      城镇19081421.3    农村7159662.6#非农户40096121.4       农户3150021.5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10.03万平方米,增长42.3%,竣工面积29.77平方米,下降16.5%;商品房销售面积43.35万平方米,下降15%,销售额47920万元,增长6.8%,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1%,占商品房销售额的83.6%。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277万元,比上年增长15.1%。

图5  2002—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分城乡看,县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0421万元,增长15.7%;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8856万元,增长14.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68525万元,增长14.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4358万元,增长17.2%;其他行业零售额6394万元,增长11.9%。(见表6)

表6 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分类情况

指标名称 2006年(万元) 比上年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19277 15.1

一、按单位所在地分组

1、县 90421 15.7

2、县以下 128856 14.6

二、按行业分组

1、批发和零售业 168525 14.7

2、住宿和餐饮业 44358 17.2

3、其它 6394 11.9

六、对外经济

到年底全县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22家,全年外贸出口创历史新高,实现3343万美元,同比增长40.2%。其中:夏布类出口1264万美元,茶叶类出口577万美元,冻猪肉出口227万美元。

图6  2002—2006年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合同外资金额156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0万美元;实际利用重庆市外境内资金34890万元,增长30.4%。其中千万元以上的项目29445万元、千万元以下的项目5445万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公路客运量完成14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8%;公路旅客周转量48314万人公里,增长19.5%;公路货运量完成170万吨,增长0.6%;公路货物周转量6506万吨公里,增长11%。年末全县机动车(不含摩托车)拥有量达到31082辆,其中:载客车1604辆,货车3151辆。摩托车26127辆。到年底,全县拥有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40辆,出租汽车90辆。

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1605.371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高速公路)29.8公里,省道33.509公里,县道316.201公里,乡道341.276公里、村道873公里、专用公路11.585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450万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79万元,增长29.6%;电信业务总量16171万元,下降0.7%。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0.47万户,年末达到13.9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数12.4万户。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6.32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0.5部/百人。

图7  2002—2006年年末电话用户数

旅游产业出现新亮点。以“一城一都一镇一湖”为突破口,整合了全县旅游、文化、民俗资源,打造了“魅力荣昌游”线路。路孔古镇、荣隆麻雀岩湖等景区已具雏形。折扇、陶器、牛角等旅游商品推陈出新,名气远扬。

八、财政、金融

全年,县域财政总收入达到57037万元,比上年增加16206万元,增长39.7%。全县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3198万元,比上年增长50.3%,其中一般性财政收入27289元,增长33.2%,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2.2%。在一般性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分别实现4764、3103、1354和985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26.6%、35.7%、79.6%和27.6%。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72624万元,比上年增长59.1%,其中一般性财政支出66737万元,增长49.3%。教育事业、社会保障、城市维护分别支出15733、1432和2946万元,分别增长58.6%、92%和38.2%。基本建设支出2436万元,增长39.8%。

图8  2002—2006年地方财政财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602632万元,年初增长20.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2072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5.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171347万元,比上年末下降0.3%;其中银行贷款59063万元,比年初下降9.5%。

图9  2002—2006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九、城市建设

县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大力实施“北拓、东扩、西进”的城市发展战略,完成了海棠大道、昌州大道、宝城路、学院路等干道建设,实施了白水桥片区道路工程,启动了县体育馆和东西、南北干道建设工程。

“三创”工作圆满完成。2006年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实施“三化”工程,完成了城区道路21万多平方米的“泥改油”工程,增添了城市公用设施,实施了城市绿化工程,开工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场,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实行规划、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严管重罚,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三创”工作顺利通过验收。

十、教育、卫生

年末全县职业中学2所,普通中学39所(含5所高完中),小学211所。职业高中招生1792人、在校生4136人、毕业生901人、教职工266人、专任教师190人;普通中学招生14041人、在校生39594人、毕业生12981人、教职工2900人、专任教师2429人;小学招生8838人、在校生54689人、毕业生9294人、教职工3060人、专任教师2709人。全年全县中学的毛入学率为98.01%,小学的入学率为100%。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班毕业率均为100%;初中的流失率为2.06%,比去年下降0.88个百分点;小学的流失率为-0.17%,降低1.1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