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1 重庆市铜梁县统计局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在改革中发展势头强劲。积极调整学校布局,收缩村小、合并乡镇中学、调整高中办学,提前3年实现了高中集中在县城办学的目标。大力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育人环境:实施铜梁中学、铜梁一中扩建工程;启动了龙都小学和铜梁二中的新建工作;对现有城区学校进行挖潜扩规;新建了国茂学校,妥善解决了巴川城区入学难和高中入学高峰问题。全县共拆出中小学危房6.3万平方米,新建校舍6.87万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达72.5万平方米。教职工居住条件显著改善,教职工住宅面积达49.7万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81.6%。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全县把德育工作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逐步构建起小学、初中、高中纵向衔接,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贯通的德育工作体系。改革教育人事制度,强化竞争机制,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和末位待聘制。基础教育蓬勃发展,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全县拥有公立学校326所(其中村小216所),专任教师5591人,在校学生人数达114093人。高中3所,招生3465人,在校生6983人;初中32所,招生10917人,在校生35504人,初中毛入学率达100%;小学69所,招生12208人,在校生68901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职业中学和成人中专7所,在校学生人数达2667人,比上年增长57.07%。特殊学校1所,在校生38人。全县高考上线1599人,上线率达91.6%;向大专学校输送新生1565名,比上年增长25.2%。铜梁中学连续获得第二十个高考丰收年,上线率高达97%,并第三次培养出全市理科状元。

科技工作卓有成效。扎实开展了科技宣传和技术培训,铜梁电视台开展了“农业星火科技”专题节目,《铜梁报》开辟了“致富金桥”栏目;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邀请西南农业大学教授来我县培训蚕桑技术,现场培训蚕农1000多人;努力推进信息化工程,举办了“宽带网与重庆经济”的专题讲座;狠抓新品种的引进,在土桥镇建成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在虎峰镇建成100亩的优质苗木基地,引进300多个果苗新品种;凌达实业有限公司成为继大龙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之后我县第二家获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企业,其产品Y35高档永磁铁氧体荣获高新技术产品称号。科技队伍稳步发展,全县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达到9620人。其中高级职称186人,中级职称1751人,中高级职称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0.14%。

九、文化、体育、卫生、广播事业

特色文化建设步伐加快,体育事业生机勃勃。狠抓了以特色文化温泉旅游为主题的中华龙温泉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及建设工作。成功举办了多项重大文体活动:一是铜梁县首届房地产交易会文艺晚会暨“紫苑世纪之夜”大型歌星笑星晚会;二是首次举办了元宵节大型文艺焰火晚会;三是重庆市创平安大道专场龙舞晚会和迎接建设部检查验收“全国人居环境奖”专场龙舞晚会;四是“7.13”情系三峡——两岸携手新世纪重庆铜梁演唱会;五是第十二届“亚优杯”足球比赛;六是承办了重庆市武术散打擂台赛。极强地丰富了群众的文体生活。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启动了初级卫生保健强化县项目,推行了药品集中公开招标采购。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数(不含个体)97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51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36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964人,其中医生1204人,护师、护士391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达1153人。全年门诊病人达202万人次,住院病人治愈率达75.6%,好转率达21.9%。年末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达55.60万人;全年新增卫生厕所3740户,其中简易式卫生厕所3044户,沼气式卫生厕所696户,卫生厕所累计达到102934户;全县卫生场镇达到12个,卫生单位达440个,其中市级以上卫生单位24个。年末无吸烟单位达8个,其中市级5个。

县广播电台、电视台、《铜梁报》等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县委、县府的重要决策进行宣传,为全县的两个文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圆满完成外宣任务,在市级以上电视台上稿443件,其中上中央电视台的就有10件;报社采编人员在市级以上报纸刊登稿件46篇。全县建成了广播电视宽带综合信息网,开通了广播、电视和上互联网的信号,扩大了有线电视覆盖率,实现了85%的村、64%的社、40%的户通有线电视。全年共发行《铜梁报》2.5万份。

十、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突出,全年共引进外来签约项目47个,协议引进县外资金16.7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29亿元。目前,外来投资成规模的经营性企业已达53家,总投入资金11亿元。实现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积极利用大型招商平台,比如重庆市政府举办的“一会一节”、厦门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重庆高新技术交流会、澳门国际商贸交流会等,不但取得了项目签约成功,还大大地提高了铜梁的知名度。

十一、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总体已经达到小康水平。随着经济增长加快,国家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和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等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2001年末,全县总人数为80989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998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89‰。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7307元,比上年增长14.78%,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7606元,比上年增长2.2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2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5平方米。由于粮食减产,农产品价格大多处于较低位,农民收入增幅减缓。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52元,比上年增加117元,增长4.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20元,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9.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9平方米。

再就业工程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年有69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共筹集再就业资金56万元;全年再就业资金支付13万元,使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全部得到了基本生活保障;全年指导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28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职工654人。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有16576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4059名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得到按时足额发放。

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兴旺。到2001年底,全县拥有农村示范敬老院29所,示范率达到82.9%,床位1042张,收养老人782人。全县共有3266户、6136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保障金286万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3倍、1.5倍、63.4%。